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用药 > 更多信息
编号:11208666
非处方药 也不能随便吃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月19日 《当代健康报》 2006.01.19
     1月9日,中国非处方药协会公布一项针对3万名城市居民的用药安全知识调查显示,我国大部分城市居民对安全用药知识有了一定了解,但对非处方药和处方药的安全性和不良反应理解有误。专家认为,非处方药的使用安全问题仍需大声呼吁以引起全社会的进一步关注。

    重新认识“是药三分毒”

    此次调查显示,19%的受访者认为非处方药是“无不良反应的药”。在山东济南山水大润发超市附近的药店里,购买非处方药的消费者络绎不绝。记者采访发现,多数买药人对于非处方药是否有不良反应搞不清楚。一位张姓的老先生很认真得告诉记者:“你想呀,有不良反应的药品国家还不规定成处方药,还能让大家随便买来吃,那不出问题吗?所以既然国家允许自己购买非处方药,自然非处方药就没什么副作用,也就不会有不良反应了。”

    事实并非如此。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主任药师、博士生导师郭瑞臣指出,所谓“是药三分毒”,指的是不论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都有其毒副作用,只是相对来说,非处方药的不良反应出现率较低,但不表示没有,所以患者服药时最好别忽视其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问题。即使是安全性较高的OTC药品,消费者仍需慎用,特别是甲类非处方药品。原因是在安全性上要低于乙类。比如,常用的黄连素片、芬必得、萘普生片、急支糖浆、双黄连口服液等就是甲类非处方药;而银翘解毒颗粒、王老吉、板蓝根、西瓜霜润喉片等则是乙类非处方药。甲类非处方药比如芬必得,服用不当或过量会导致恶性呕吐、胃肠道溃疡、吐血等等。对于甲类OTC药,许多药品零售企业和消费者错误地认为不用药师的指导,可以随便买随便吃,导致不合理用药成为威胁患者健康的主要杀手。消费者在外包装上很容易区分这两类非处方药,甲类的“OTC”是红底白字,乙类则是绿底白字。
, 百拇医药
    凭经验用药有隐患

    此次调查显示,服用非处方药,有32%的人“有症状时凭经验服用”。

    家住济南市槐荫区的赵女士给记者讲了她同事的遭遇。“我的一个朋友有老胃病,经常恶心、反酸,有一天早上起来感到恶心,以为是老胃病犯了就去了附近的药店,在没咨询药店药师的情况下买了点胃药吃,但是几天之后仍不见好转,去医院检查后才知道,她是怀孕了,而不是胃病。”刚刚工作的王小姐有痛经的毛病,她常备芬必得,以缓解来月经时的疼痛感。最开始每次吃一片就很不疼了,但后来越吃越多,吃三片也没什么感觉,而且还出现呕吐等现象,去医院一检查才知道,由于过量服用非处方药芬必得造成胃肠道溃疡。

    看来,由于很多疾病即使症状相似,可因时、因人各不相同,“依葫芦画瓢”买药吃并不明智。

    用药离不开专业参谋
, 百拇医药
    国家医疗社保制度倡导“大病进医院,小病去药店”,是药品分类管理后药店吸引普通病人的一句口号,而目前药店从业人员素质不够高,大部分根本就没有执业药师驻店,使一些不能自行购药治疗的病人重新回到医院,药店的商机流失不少。

    一位患者说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个例子。由于患了感冒,他到药店购药,药店营业员为他推荐了希克劳、罗红霉素等高价抗菌素药,第一次就花去200多元,不见效,之后又花去100多元,仍不见效,于是只好到医院检查,发现患的是病毒性感冒,无需用抗菌素,用后反而会引起双重感染,医生为其开了几元钱的普通螺旋霉素,便药到病除。这以后,他再也没有到街头药店购过药。

    药品分类管理使老百姓可直接进药店购药,方便了许多,但用药安全却难以得到保证。希望早一天,药师可以成为医院围墙外面的医生、成为百姓用药的安全保护伞和专业参谋。

    (日前有读者咨询执业药师方面的问题,有关中外执业药师的内容见本期17版),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