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海军医学杂志》 > 2005年第1期
编号:10860111
显性负调突变体抗乙肝病毒感染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海军医学杂志》 2005年第1期
突变体,,],突变体;乙肝病毒;基因治疗,[参考文献]
     [关键词] 突变体;乙肝病毒;基因治疗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类小包膜DNA病毒,为嗜肝病毒中的典型代表。它可引起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而且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世界性的传染性疾病,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约50%~70%的人群受过HBV感染,约8%~12%的人群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即约1亿人。因此,HBV感染在我国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至今尚缺乏有效治疗HBV感染的手段。即使普及乙肝疫苗接种预防,但现有的乙肝患者及带病毒者的治疗,至少在今后50年内仍然是严重的问题。因此,探索HBV感染的防治措施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HBV基因组是一部分双链的环状DNA分子,大约由3.2kb组成。它包含4个开放阅读框,编码大小不等的7种蛋白。HBV DNA进入肝细胞后,补齐正链,形成等长双股DNA分子,以负链为膜板转录出3.5kb、2.4kb、2.1kb、0.7kb mRNA,进而翻译出病毒结构与功能蛋白。病毒在体内包装时,2个核心蛋白(core protein)形成二聚体,90个二聚体形成核心颗粒。其中C蛋白的前139aa为彼此结合位点,139~183aa为pregenome RNA结合中位点,同时起稳定核心颗粒的作用 [1] 。嗜肝病毒还包括鸭肝炎病毒(DHBV),土拨鼠肝炎病毒(WHV)。它们都是部分双链的DNA病毒,体内复制都是通过前基因组RNA中介的逆转录过程实现的。病毒包装时,前基因组RNA与多聚酶一道进入由核心蛋白二聚体构成的高度对称的二十面体核心蛋白颗粒(core particle)内。只有在完整的核衣壳(nucleocap-sid)内,前基因组RNA逆转录成负链DNA和部分 正链DNA,合成才能得以完成 [2] 。

    针对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的治疗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化疗、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由于前二者的疗效并不理想,基因治疗技术作为新兴的治疗手段是抗病毒感染特别是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的积极探索方向。从遗传学角度来看,HBV感染可以认为是一种获得性遗传病。这就使在基因水平上治疗HBV持续感染成为可能。在针对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的基因治疗中,把有表达功能的基因导入人体细胞内,依靠该外源基因转录或翻译产物发挥治疗作用。目前抗HBV持续感染的基因治疗方法主要有反义核酸法、核酶法和蛋白显性负调突变法等。反义核酸法是利用与病毒RNA特异互补结合中的寡聚RNA或DNA与病毒RNA形成RNA-RNA或RNA-DNA杂交体,再由细胞内的核酸酶降解,以达到破坏HBV基因组中重要序列的目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13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