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208593
发展中国家需要怎样的医疗模式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月26日 《当代健康报》 2006.01.26
     主持人:陈璐

    嘉宾:辛凯旋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山东省红十字会理事、山东省交通医院主任中医师)

    陈家骅 (中国中医药学会临床药物评价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济南市中医药研究所副所长)

    议题一 中医药的“简便廉验”为何缺失

    主持人:今年年初,国家卫生部部长高强提出,中医药发展与党和人民期望不适应。患者越来越难感受到中医药简单、方便、价廉、效验的特点,是什么原因呢?

    辛凯旋:历史上,中医大家都著有药学著作,孙思邈著有《千金方》、李时珍著有《本草纲目》,这些都是中医在临床上实践的结果。在我国传统的中医学中,中医和中药是不分家的,但在如今现代化的医疗体系下,中医和中药似乎渐行渐远。中药没有中医理论的指导,就不能发挥最好的效用,而中医没有了中药,就没办法解决患者的疾苦。
, 百拇医药
    陈家骅:大家认为中医药“简便廉验”缺失,很大程度上也是市场经济造成的。就中药来说,很多中药不能优质优价。为了市场竞争的需要,很多中药企业从药材市场上购买次品,来打价格战。老百姓并不了解中药也分三六九等,哪家便宜就买哪家的中药,结果药效不明显,就感觉是中医的方子不好。另外,像一些膏药、膏滋等便宜好用的中药剂型如今越来越少,原因是这些药在医院里不赚钱。做一种膏滋,需要中药师反复煎煮,费时费力,价钱还很便宜,医院要盈利,就不愿意再做“赔钱”的买卖,老百姓自然也就感受不到中医药的特点。

    辛凯旋:另外,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也确实不尽如人意:中医药产业规模不大,2004年全行业销售900亿元,产值超过10亿元的企业寥若晨星;其次,慢、散、乱、小、层次低,没有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很多企业在第一个产品成为明星并完成原始积累后,第二个产品80%以上是失败的。中医药行业目前的明星不是企业明星而是产品明星,一旦产品进入衰退期,企业随之衰退。严格意义上说,中国的中医药企业,除同仁堂靠历史的血脉延伸之外,都没有走出生死线。
, 百拇医药
    议题二 什么才是社会需要的医疗模式

    主持人:一些年轻人认为中医药离生活越来越远,而西医无处不在,到底哪一种才是适合社会需求的医疗模式呢?

    辛凯旋:我们不能因为西医、西药满眼都是,就说它是社会需要的医疗模式。我认为,西医的医学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西医是机械的,它的研究对象也越来越微观:从器官到组织,再到细胞,再到分子等等;仪器也越来越精密:电子显微镜、X射线、CT,核磁共振等等。且不说这些对于人体本身会不会有影响,但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疗成本,让老百姓感到看病越来越贵这是事实。我看一些资料上说,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医疗费用逐年大幅上升,2000年医疗卫生支出总额达1.3万亿美元,占GDP的13%,占全球医疗卫生支出总额的43%。即使如此,美国仍有15%的人口享受不到基本医疗卫生保障。若无政府补贴,美国多数医疗保险公司无法承担迅速上涨的医疗费用,只有关门。可见,西方的西医模式并不是我们发展中国家需要的,能够承受的。
, 百拇医药
    陈家骅:我也这样认为。西医模式不可取。我们可以以抗生素的使用为例,青霉素这种普通的抗生素,最早的时候医生使用都是一万单位的,后来变成三到五万单位的,后来变成八十万单位的、一百万单位的,现在去看病,有医生一用就是八百万单位的。我想说,细菌不停的进化,它进化一天相当于人类进化一千万年,想靠抗生素杀死他们,本身就是可笑的。中国需要建立适合国情的新型医疗卫生保障体系。20世纪70年代,我国以世界1%的卫生费用,解决了世界22%人口的医疗保健,公共卫生体系的人口覆盖率达85%,创造了发展中国家的奇迹,受到国际上高度赞扬。一个基本原因是,中医药为主、中西医并举的农村合作医疗发挥了重大作用。

    辛凯旋:中医学强调防重于治,提倡养生,这正是现代预防医学所要求的。中医主张心理治疗,治病先治心,强调心理与身体、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这正是未来医学所竭力主张的。中医有一整套养生理论和各类中医气功,形成了特有的民族健身方式,这正是现代精神心理学、医学与体育相结合的新型健身方式所要走的道路。
, 百拇医药
    议题三 中医药发展面临哪些困难

    主持人:中医模式是社会需要的一种医学模式,但现在国际上它并不是主流,中医药的发展就必然会遇到一些困难吧?

    陈家骅:最大困境是,中医日益西医化,用西医的标准来衡量中医。以西医标准评判中医,贬低甚至否认中医成果。中西医本是两个不同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各自有一套临床方法与评判标准,两者基本无法兼容。但在现行医疗理念与制度下,中医的诊病、治病与验效,新中药的开发、评审与推广,基本采用西医标准来判定。贬低甚至根本就不承认中医临床“实践标准”,中医疗效和科研成果必须经西医或按西医方法认可,这本身就不合理。

    辛凯旋:中医药发展就必须后继有人。有数据显示,全国中医医生1949年27.6万人,到2002年还是27万余人,53年没有增长;同期西医医生为8.7万和157万人,增长17倍;现在全国共有医务工作人员520万人,中医药工作人员约50万人,不足1/10。尤其可怕的是,许多中医基本上不会用中医思路看病,只会看化验单。近些年中医教育严重西医化。语言上,外语要求不低,中文要求不高,古汉语训练缺乏,许多学生基本不看、也看不懂中医古籍。中医院变成二流西医院,中医已无真正的临床基地。

    陈家骅:值得一提的还有中医院西医化。目前全国有2800多家等级中医院,但没有一家是真正的传统中医医院,几乎都是中西医“结合”医院。查病,主要靠西医仪器来检测与化验;断病,主要靠化验单数据来判定;处方,主要按西医思维与理论来开方治病;抓药,则是中药西药并用、中药西药为主互见;验效,主要靠西医仪器来检验治疗效果。这些都是中医药发展必须克服的困难。,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