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更多信息
编号:10991706
心理 对心脏病有多大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月26日 人民网
心理 对心脏病有多大影响?

     人民网讯:人民网健康访谈2006年的第一期,请到了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健康教育家胡大一教授谈过度诊疗和心血管、心理“双心”健康。

    人民网健康:胡教授,前一段时间,很多媒体都在报道您在国内比较新的、也是最早提出的一个词,即“双心”门诊,这个“双心”门诊具体指什么?

    胡大一:“双心”门诊指的一个是我们要关注心血管健康,躯体的疾病预防和治疗,同时要关注精神心理健康。我想一个完整的健康概念是身心全面健康。而我们过去传统的医学模式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大家把大量的精力、物力、财力、都用在解决患者的躯体疾病上,而忽视精神心理的健康。而大量心理的问题,比如说焦虑、抑郁都存在综合的科室,比如说集中在心内科、消化科。而这些科室的医生在日常的医疗实践中,对精神心理的问题,一不关心;二也缺乏这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因此大量的焦虑、抑郁都被忽视。很多患者花很大的成本,做了支架、搭桥手术。手术是很成功,但术后依然很痛苦。甚至比做前痛苦更严重,而医生千方百计在躯体上找问题:是不是支架又堵了?或者是搭桥的血管又堵了。实际上是大家忽视了心理健康,如果既关心心理健康、又关心身体上问题,实际上注意这些问题,就会提高治疗的效果、减少医患矛盾,使医院和患者之间更和谐。
, http://www.100md.com
    人民网健康:您在以往的临床中,发现心理对病人产生的影响有多大?

    胡大一:我遇到有三种情况:

    一种情况,患者完全没有心患疾病。比如说中青年女性,经绝前,没有高血压、没有冠心病家族史,但是在晚上容易憋醒,但是大家很容易想到心脏病,很恐惧这种疾病。有一些医生对病人解释不够,或者解释不是很科学、很合理,就说她是心脏缺血、是冠心病,使他们心理感觉很恐惧。

    我曾经有一个患者,30多岁时被医生长期诊断为心脏缺血,之后就长期住院,在接近50多岁时已经转了20几家医院,最后到我这里来,是坐轮椅来的,我确认她没有任何冠心病的情况。我经过解释,用一些辅助的药物,现在完全好了,现在可以爬长城。

    第二情况,心患疾病不是太重。因为不了解他这个病情的愈后的情况,精神负担很重,另外还没有精神负担解决的场所,他只认为自己的心脏病,不会去安定医院、北医六院看病,他不需要特殊治疗,但是他心理负担很重。
, 百拇医药
    第三种情况,他的确有心患疾病时,除了他躯体上受到创伤,他心理创伤也很大,但是医生没有及时识别这些问题,本来手术治疗很成功,但是术后比不满意,有很严重的症状。

    例如,有一位老医生,80多岁做搭桥手术,搭桥之前有心绞痛,但是搭桥后认为比做前更痛苦,而医生认为我们手术很成功,你为什么还不满意?这个老医生知识面很广,他说你不要在这个躯体病上找原因,他说,我认为我是抑郁,自己用这种方法进行治疗,后来就完全好转了。这种情况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大量存在于门诊病房。

    人民网健康:同时是不是也说明,我们国家普通门诊也就是非精神科的医生,比如说我们心血管科、内科、外科医生对精神问题识别的能力不是很强?

    胡大一:是的。

    第一,是很重症的心理疾病,住精神病医院的。

    第二,社区也有精神门诊,也有这种服务,轻中度患者,他们不去精神门诊,你也不可以把这个患者转到心理门诊去,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一些患者、医生。因为传统医学模式,他们认为这些科室是治躯体病的、跟我心理没有关系,所以也没有关注心理质量水平,其实这方面有待于提高。
, 百拇医药
    人民网健康:我曾经采访过回龙观医院、北医六院,有些很有名的专家认为是医学生培养的问题,医学院不重视,学时很少;而且特别优秀的毕业生,毕业后不愿意到精神科或者是精神病医院工作,他认为,我做换瓣手术、换心脏手术才有出头之日,才体现我自身的价值。

    胡大一:我认为这种因为我们对大的健康环境认识不够,仍然灌输生物医学的模式,我认为这不是唯一的问题,即使将来我们他们加强精神心理上的学时,但是如果他被分到消化科、心内科后,他看他老师们都忙着做支架、搭桥等大手术,而对心理方面视而不见,他自己也就慢慢忘了。

    为什么我要建这个心理疾病和躯体疾病“双心”门诊,或者说“双心”查房。如果我们医疗实践中,心内科、消化科都在一方面关注躯体疾病、一方面关注心理健康,那么最后都会按这个“模具”来做,我想这个“模具”非常重要,如果你这个“模具”是单纯的生物学模式,他在学校读再多的书,而他老师不是这么看病,他老师就是这样放支架、看胃镜,这个学生永远不会学会关注心理健康。
, 百拇医药
    人民网健康:您的“模具”是什么?

    胡大一:我是在日常的心内科日常医疗实践中:

    第一个阶段,我请安定医院的一些医生和我一块出诊,一块查房。我来看躯体方面的疾病,但我看躯体不可以完全解决病情时,我请他在一个诊室来进行互相沟通,这是一个启动、过渡,这不是最终的目的。

    第二举措,我最终希望这种联合坐诊的方式可以联合互动、我们的知识和认识都可以互相渗透。同时要派一些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医疗骨干去安定医院去学习,将来回来后,他就有双重本领了,他回来后,既会看躯体病还会看精神上的病。

    第三举措,心内科的要普通进行心理的科学普及,要学会基本的常识,可以区别出来什么是中、轻度的抑郁症。所以是三大方面的内容。

    人民网健康:现在目前做这种事情时,是您自己在做,还是您周围的医生和您科室的医生都要求他们做?
, 百拇医药
    胡大一:我认为最终的结果所有的心内科医生、护士都要这样做。你必须要识别这种疾病,要轻的医院进行相应就地的治疗。不可以把轻的、中度的病人就直接转移到精神病医院,心内科内部消化掉。要提供一个全面的医疗服务,不单是治疗躯体病、还要治疗精神的病。

    人民网健康:有没有别的医生有什么看法,比如说有没有人觉得挂一个主任医师的号14块钱,要两个主任看;大夫认为我收一份钱,做两个医生干的活,他没有意见吗?

    胡大一:在开始时,因为心内科非常需要专业人员有一个过渡,来一块坐诊、一块查房,来做知识渗透,一旦自己的医疗骨干在专业培训后,达到一个拿证上岗后,既可以看躯体疾病、又可以看身体疾病时,就不用别人一起来上岗了。我们的医生不是只管躯疾病、不管身体疾病。,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