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眼科学杂志》 > 2005年第8期
编号:10865482
泪囊鼻腔吻合术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应用新进展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眼科学杂志》 2005年第8期
泪囊炎,1泪囊、鼻泪管的应用解剖,2泪囊鼻腔吻合术的临床应用,【参考文献】
     慢性泪囊炎为眼科临床常见病,在我国属多发性疾病。药物保守治疗效果多不满意,主要靠手术治疗[1]。传统的手术方法是经颜面部切口行泪囊鼻腔吻合术即鼻外泪囊鼻腔吻合术(external dacryocystorhinostomy,EDCR),此法的缺点是面部遗留瘢痕,泪点可能移位,内眦韧带被切断以及眼轮匝肌部分损伤等。1893年,Goldwell首次报道鼻内泪囊鼻腔吻合术,由于手术视野小,泪囊窝定位和照明困难,未能推广和开展。1988年,Rice[2]最在于内镜下做泪囊鼻腔吻合术的尸体解剖研究,1989年Donogh[3]首先报道了在内镜下行泪囊鼻腔吻合术,随即国内外相继开展和报道了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intranasal endoscopic dacryocystorhinostomy,IEDCR),该术式具有不遗留面部瘢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受到临床青睐。本文就泪囊鼻腔吻合术有关的应用解剖和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1 泪囊、鼻泪管的应用解剖

    泪囊位于眼眶前部内下方的泪囊窝内,泪囊窝是由上颌骨额突在前、泪骨在后所形成的骨窝,前界为上颌骨的泪前嵴,后界为泪骨的泪后嵴,前下与眶缘相续。泪囊窝前部由上颌骨额突形成的骨质较为坚硬,由泪骨形成的泪囊窝后部骨质菲薄。1995年张长富等[4]对17例颅骨标本的鼻内泪囊区进行了观测,提出以泪额缝中点为中心,确定8.97mm×10.67mm的手术造孔区,为手术施行提供了形态学依据,并对鼻内、外法泪囊鼻腔吻合术进行了讨论。1997年訾刚等[5]对泪囊窝的形态、组成等进行了观测,测得泪囊窝长15.76mm、宽7.29mm、深2.54mm。提出临床泪囊鼻腔吻合手术时,在泪囊窝的下部偏后凿孔,手术易于成功。1998年冯立人等[6]学者通过测量80例头颅正中矢状切面标本的鼻腔、鼻窦及有关结构,报道:(1)上颌窦口前缘至鼻泪管后缘的距离为(8.69±3.58)mm,小于上颌窦口后缘至蝶腭孔前缘的距离[(19.99±3.25)mm];(2)泪囊后缘与钩突前下缘很接近,有23例其距离<1.0mm;(3)蝶腭孔与后组筛窦、上颌窦、蝶窦等鼻窦的相邻骨壁间的距离分别为(2.39±1.37)mm、(3.50±1.20)mm及(3.03±1.60)mm,指出在施行鼻内镜手术时,术者须对其解剖相当熟悉,并随时了解器械伸入术腔的深度和角度。2000年孙敬武等[7]在20个尸头上观测了泪囊窝的大小、骨质厚度及其毗邻关系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22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