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 2005年第11期
编号:10865206
粪便β-GD预测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2005年第11期
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葡萄糖醛酸苷酶,1资料与方法,2结果,讨论,【参考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粪便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D)预测母乳性黄疸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学比色法对47例母乳性黄疸患儿及60例正常新生儿粪便中的β-GD活性浓度进行测定,并分析母乳性黄疸患儿β-GD活性浓度与胆红素浓度的相关性。结果 母乳性黄疸患儿粪便β-GD活性浓度为(1.07±0.30)u/L,较正常新生儿[(0.50±0.28)u/L]明显增高,二者之间差异非常显著性。患儿粪便β-GD活性浓度与血胆红素浓度呈明显正相关。黄疸消退期粪便β-GD活性浓度[(0.72±0.26)u/L]较高峰期[(1.07±0.10)u/L]明显降低,二者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 粪便β-GD活性浓度增高不仅与母乳性黄疸的发生有关,而且与其严重程度及演变过程密切相关,检测粪便β-GD对预测母乳性黄疸有非常显著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黄疸;新生儿;葡萄糖醛酸苷酶

    母乳性黄疸是新生儿黄疸中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生率欧美国家为0.5%~2.6%,日本为10%~15%,我国青岛报告为19.9%[1]。其病因至今尚无定论,多数学者认为与母乳中3α-20β-孕二醇、脂肪酸对肝脏二磷酸尿苷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DPGT)的抑制作用,以及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增加有关,后者是目前公认的最有可能的病因[2]。而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lucuronidase,β-GD)在增加胆红素肠-肝循环方面起重要作用[3]。为探讨β-GD的检测在预测母乳性黄疸的临床意义,本研究对正常新生儿和母乳性黄疸患儿粪便中的β-GD活性浓度进行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黄疸组

    均系我院儿科门诊病房2003年6月~2005年6月所收治的迟发性母乳性黄疸患儿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60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