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2年第49期
编号:10865997
什么是要害事件应激述谈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7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2年第49期
     2002年,国内两起较大灾难性事件(大连空难、北大山难)后,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应用要害事件应激述谈(CISD)技术对受害者亲属进行干预,取得较好效果。专家认为,该技术在灾难后进行集体心理救援是实用和有效的。

    在重大灾难事件发生后,对受害人群进行心理支持,是防止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重要措施,因此,CISD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机构采用。

    进行CISD时每组人数以8人左右为宜,由接受过专门训练的人员组织,全部过程约2~3小时,分6个步骤。

    导入期:主持人介绍工作人员,解释CISD过程和方法。向参加者强调述谈的基本原则,即为参加者保守隐私。参加者以圆形围坐一起最佳。

    事实期:每个成员进行自我介绍,从自己的角度讲述创伤事件发生时自己身在何处,经历了什么(视觉、听觉、嗅觉),自己在事件中的角色。要注意鼓励参加者发言,不作批评、判断,一视同仁,同时提醒参加者,讨论后有可能使症状一过性加重。这阶段只讲事实,不涉及当事人的情绪反应,要适时提醒参加者会有机会谈到情绪问题。

    感受期:这是当事人情绪最强烈的阶段,不仅要说出在应激事件中最初及最突出的想法,还要表达出情绪,要特别注意参加者暴露出的内疚、自责等感受,要及时给予关怀。这阶段情绪的识别与讨论是创伤愈合的重要环节。

    症状期:依时间从心理、生理、认知、行为等各方面顺序回顾,确定个人出现的症状。如“身体颤抖”、“腿都软了”、“脑子空白”、“简直要发疯了”等。要避免将个体的反应病理化,避免使用症状用语,特别不要贴上疾病的标签。但是主持人应该对每个参加者进行症状评估,以便提供进一步服务。

    辅导期:主持人介绍正常的反应和适应性应付过程,指出参加者描述的情况非常符合严重压力下的表现,是健康人面对异常情况的正常反应,不必过于担心。要强调适应能力,讨论积极地适应与应付方式,同时提醒有可能出现的并存问题(如借酒浇愁造成酒精依赖等),并指导参加者自我识别未暴露的症状。

    再入期:由主持人总结述谈过程。回答(澄清)问题,提供保证,消除顾虑并讨论行动计划。我们发现,参加者在经过上述几个阶段后会发现自己的反应是大家共同的反应,应激程度会有不同程度降低。他们往往会说“原来我以为我病了,只有我自己这样,原来大家都差不多”。这个阶段除强调相互支持外,对需要进一步心理治疗的人要提供转诊信息和服务。,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