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51505
白云山制药:从多元化回归专业化(1)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8日 中国经济周刊
     2005年初,一种名叫“头孢硫脒”的注射型抗生素被载入了2005版《中国药典》;同年7月,“结晶头孢硫脒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发明专利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发明专利权,12月,该药获“上海市科技发明一等奖”。

    在这三个事件中,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下称白云山总厂)和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下称“上海医工院”)热情相拥。他们作为头孢硫脒的联合开发者而被同时授予奖项--前者用了10年时间在试验室中研制出了这一全球独家产品,后者则耗时20年成功将试验室里的化合物产业化,并最终推向市场。

    上海医工院科研开发部部长陈代杰称,“上海科技发明奖”至少具有两层含义:第一,它是中国首个自行研制的头孢类抗生素;第二,它已然在市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后一层含义似乎具有更大的现实吸引力。”经历了“多元化”的迷途,白云山制药在抗生素产品的专业化道路上越走越扎实。

    角逐抗生素市场就在白云山制药大力推介“头孢硫脒”的同时,它的另四种抗生素:菌得治、世福素、先锋四胶囊、阿莫西林也在以高调的姿态向市场渗透。
, http://www.100md.com
    有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11月,白云山制药阿莫西林的销售额已经占据了中国第二把交椅,而另三种产品的市场份额也排在行业前五名之内。

    按照白云山制药的“十一五规划”,要在2008年抗生素销售额突破18个亿;2010年能够实现销售额26亿。“这个产值是现在白云山制药的2.7倍。”白云山制药总厂厂长陈矛解释道。

    这让人不由联想到白云山制药时常挥舞的那面大旗--“打造中国口服抗生素第一品牌”。

    谈及下属企业白云山制药的勃勃雄心,广药集团董事长杨荣明信心十足。他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虽然不敢说白云山制药的口服抗生素是国内第一品牌,但在这一领域已经具备相当的市场份额和研发能力”。

    目前抗生素贡献的收入占据了白云山制药销售总额的70%,达到了广药集团收入的1/4。
, 百拇医药
    2005年12月5日,白云山制药的秦亮刚从外地市场考察回来。他告诉记者一个事实:2004年到2005年,抗生素终端市场的几次政府降价迫使企业降低批发价,已经使得很多企业丧失了竞争空间。

    2005年医院用药销售额排名前一百名的药物中,销售金额较上一年度出现下滑的药物有17个,而其中一半是抗生素品种。而在这种情况下,白云山制药还是实现了超过20%的年增长率。

    “不仅没有降价,今年下半年,相当部分的产品还调高了几次价位”,秦亮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白云山回避打价格战,”陈矛认为,“我们通过建立营销网络、加强技术创新和客户服务实现与竞争对手差异化,同时通过品牌推广吸引更多的潜在购买了解我们的产品。”“白云山最大的优势是品牌附加值和技术”,秦亮说,“这使我们的药品呈现出抗跌的态势。”据了解,以抗生素制剂白云山制药总厂、天心制药以及化学原料药生产为主的化学制药厂共同构成了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抗生素板块。
, http://www.100md.com
    为了提高抗生素板块的整体竞争力,2005年,三大企业更紧密地集结,通过化学制药厂降低原料价格,使制药总厂、天心制药的制剂生产成本降低,形成“制剂拉动原料,原料支持制剂”的良性互动。从而做大总厂和天心的制剂及化学制药厂原料药规模。

    同时白云山整合了下属企业的研发资源,完成了白云山化学药创新中心的组建工作,将下属企业的科研资金、人才、设备集中起来,并借助政府超过千万元的资金资助和政策支持,逐渐完善和提高了白云山股份抗生素的核心技术。

    另一面,为盘活存量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公司财务结算中心的筹建工作也已经展开。

    “白云山制药走‘抗生素专业化’的战略与集团的整体战略是一致的”,杨荣明表示,“广药集团对于抗生素、外用药、糖尿病用药、OTC药等各大核心板块,将形成产业、产品和企业群做大和做强专业化。”

    回归:在多元化躁动之后白云山制药专注于抗生素的专业化不过短短三年。但是寻找这条路,白云山制药却用了8年时间。

    自1993年白云山药厂整体打包上市后,多元化战略成为企业狂热追求的发展模式。

    据了解,当时的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对低成本扩张的痴迷几乎到了一种极端地步。“你能想象我们做金融、房地产和收录机么?”今天记者依然能查到股份公司上市之初的经营范围,涉及医药、医疗器械、保健品、商业、物资、房地产、证券、计算机软件、房地产中介等十几种。, 百拇医药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