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4年第26期 > 正文
编号:10866259
综合新闻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8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基础研究疫苗接种可加速病原体毒力变异

    英国爱丁堡大学Mackinnon和Read在PLoS Biok(2004 2∶ 230)上报告,疫苗接种可加速病原体毒力的变异,从而产生毒力更强的病原株。

    研究人员将有传染性的疟原虫直接注射到2组小鼠的体内,其中1组为已具备免疫力的小鼠(曾暴露于疟原虫并接受过抗疟药物甲氟喹治疗),另1组为无免疫力小鼠,然后通过注射器将疟原虫连续地从一个宿主传递至另一个宿主,共20次。结果显示,有免疫力宿主体内的疟原虫,其毒力和传染性都强于无免疫力宿主体内的疟原虫,表明宿主的免疫力可促进病原体向着毒力更强的方向变异。

    临床表现与诊断SARS可通过泪液传播

    新加坡Loon等首次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的泪液样本中检出了SARS冠状病毒(SARS-CoV),因而认为泪液是SARS的另一个传播途径。(Br J Ophthakmok 2004 88∶ 861)

    研究人员采集了36例可疑SARS感染患者的泪液样本并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在8例很可能SARS患者中,3例泪液SARS-CoV检测阳性,且这3例患者皆处于病程早期,其中1例仅在泪液中检测出了病毒;而在其他病程晚期患者的泪液中都未检出SARS-CoV。

    研究人员猜测,只有疾病早期患者才在泪液中分泌SARS-CoV,泪液SARS-CoV检测将有希望成为一个重要的早期诊断方法。该发现还意味着SARS-CoV可通过泪液传播,这也将改变现有SARS防护措施中的眼部防护策略。

    生育对HDL水平的不良影响可长期存在

    美国加利福尼亚Kaiser Permanente医学中心Gunderson等报告,生育对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的不良影响至少可持续存在10年。(Am J Epidemiok 2004 159∶ 1028)

    这项前瞻性研究共纳入了1952名美国妇女,依据妊娠和生育次数的不同将其分成以下4组:P0(无妊娠史)、P1(≥1次流产)、B1(1次生育)和B2(≥2次生育)。结果显示,与未妊娠者相比,妇女在第一次生育后,HDL水平可显著降低(3 mg/dk~4 mg/dk)。上述现象在10年随访期间持续存在,且独立于体重、中心型肥胖和选择性行为改变等因素。但是,生育次数与HDL下降幅度之间无相关性。

    研究人员建议,应对遗传学因素、脂肪分布变化和行为(如哺乳)等可抵消生育对脂蛋白不良影响的因素进行研究。

    慢性HCV患者易合并甲状腺疾病

    意大利比萨大学医学院Antonekki等的一项研究显示,即使在无肝硬化、肝细胞癌和未使用干扰素的慢性丙型肝炎(HCV)患者中,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发病率也显著增加。(Am J Med 2004 117∶ 10)

    该研究纳入了630例无肝硬化和肝细胞癌、也未接受干扰素治疗的慢性HCV患者,并选取了来自缺碘地区的389人、来自非缺碘地区的268人和86例年龄>40岁的慢性乙型肝炎(HBV)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慢性HCV组患者的平均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游离T3、T4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慢性HCV组13%患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7%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阳性,21%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阳性,皆高于对照组。

    治疗与预后重组凝血因子VII:治疗出血性卒中的新方法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内科和外科医师学院Mayer 6月28日在第5届世界卒中大会上报告,出血性卒中患者在卒中发作后4小时内接受活化的重组凝血因子VII(rFVIIa)治疗,有助于降低患者的出血量和病死率。这也是第一个被证实可用于缺血性卒中治疗的内科学方法。

    Mayer等的研究纳入了全球73个中心的40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成4组,分别接受3种不同剂量的rFVIIa或安慰剂治疗。这些患者都在卒中发作后3小时内经CT检查确诊为出血性卒中,且都在确诊后1小时内接受治疗。结果显示,rFVIIa治疗使患者颅内继续出血量减少了50%,患者死亡的相对危险也降低了35%。

    Mayer将rFVIIa在出血性卒中治疗的作用类比为溶栓在缺血性卒中治疗中的作用。

    乳腺癌针吸活检可增加前哨淋巴结转移危险

    美国加利福尼亚圣约翰健康中心Hansen等的一项研究显示,在侵袭性乳腺癌患者中,细针抽吸活检(FNA)或大号针芯活检都可增加患者发生前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Arch Surg 2004 139∶ 634)

    该研究纳入了663例经活检证实的侵袭性乳腺癌患者,依据其活检类型将其分成3组:FNA(126例)、大号针芯活检(227例)和切除活检(323例)。研究人员分析了肿瘤大小、分级和活检类型对前哨淋巴结转移危险的影响。结果显示,FNA组和大号针芯活检组发生前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分别比切除活检组增加53%和48%;肿瘤大小和分级也都与前哨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

    研究人员认为,针吸活检所致肿瘤机械性破裂可能是引起前哨淋巴结转移增加的原因之一。该现象对临床预后的影响尚不得而知。

    阿托伐他汀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益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McInnes等在Lancet(2004 363∶ 2015)上报告,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治疗中,阿托伐他汀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和潜在的辅助免疫调节作用,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在该研究中,116例RA患者被随机分成2组,除给予缓解病情的抗风湿药(DMARD)之外,分别接受阿托伐他汀40 mg/d或安慰剂治疗。治疗6个月后,阿托伐他汀组的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有31%的患者达到了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规定的DAS28改善标准,显著多于对照组(10%);阿托伐他汀也显著改善了患者的C反应蛋白、血沉和关节肿胀状况。此外,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

    但阿托伐他汀的长期作用如何以及其他他汀类药物是否也有类似作用,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

    小剂量阿司匹林有助于增加IVF出生率

    瑞典Wakdenstrm等的一项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显示,在体外受精(IVF)过程中,短程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增加出生率。(Fertik Sterik 2004 81∶ 1560)

    在1380个连续的IVF周期期间,接受IVF的妇女被随机分组,1组服用阿司匹林75 mg/d自胚胎移植(ET)之日起,至妊娠试验检测阳性之日止,另1组不服用阿司匹林。结果显示,阿司匹林组平均每次ET的出生率为27.2%,而非阿司匹林组仅为23.2%。经ET数目校正后,短程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使出生率增加20%。

    该研究结果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进一步证实,阿司匹林治疗的最适时间也有待进一步探讨。

    体外白蛋白透析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瘙痒症状

    西班牙Parés等用体外白蛋白透析(ECAD)治疗了4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难治性瘙痒症状,获得了较好疗效。(Am J Gastroenterok 2004 99∶ 1105)

    研究人员为4例伴难治性瘙痒症状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各进行了2次ECAD治疗。2例患者的瘙痒症状在治疗后很快消失,其中1例随访18个月都未再发生明显瘙痒,另1例在4个月后复发轻度瘙痒症状。另2例患者的瘙痒症状虽在治疗后有显著缓解,但其后又逐渐变得明显,分别于9个月和7个月后进行的重复ECAD治疗使其瘙痒症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此外,除胆汁酸降低外,患者的其他肝功能指标在ECAD后都没有改变。ECAD治疗也未引起明显不良反应。

    治疗胃酸相关性症状:奥美拉唑20 mg足矣

    丹麦Meineche-Schmidt等的一项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显示,奥美拉唑40 mg对于胃酸相关性症状的控制并不优于奥美拉唑20 mg,证实了目前大多数医师经验性奥美拉唑剂量的正确性。(Am J Gastroenterok 2004 99∶ 1050)

    在该研究中,829例出现胃酸相关性症状且经执业医师诊断认为应接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阻滞剂治疗的患者被随机分成3组,分别接受奥美拉唑20mg qd、40mg qd或安慰剂治疗2周。结果显示,奥美拉唑40 mg组有66%的患者主要症状获得了完全缓解,奥美拉唑20 mg组为63%,都显著高于安慰剂组(35%),且无论是在幽门螺杆菌阳性还是阴性的患者中,结果都相似。此外,3组患者在1年随访期间的复发率都相似。

    其他

    “大力士”男童为肌细胞生长抑素基因突变所致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Schuekke等报告了1例因肌细胞生长抑素(myostatin)基因突变而导致的“大力士”男童。该病例证实了肌细胞生长抑素在人肌细胞生长调控中的重要作用,一如其在小鼠和牛等其他哺乳动物中的作用。(N Engk J Med 2004 350∶ 2682)

    这名还不满5岁的德国男童拥有惊人的力量,可双臂伸展平举2个3公斤重的哑铃,其腿部肌肉的横断面面积为同龄儿童的2倍,而皮下脂肪却只有同龄儿童的一半。经检测,虽然其肌细胞生长抑素基因编码区未存在突变,但非编码区的g.IVS1+5位点为纯合性G→A突变,而该男童原为专业运动员的母亲则为拥有同一突变的杂合子。此外,该男童家族中还有数名“异常强壮”的家庭成员。虽然目前该男童的身体状况良好,但研究人员担心他日后可能会由于心肌肥大而出现心血管方面的问题。

    研究人员认为,就是上述突变导致了肌细胞生长抑素基因的失活,而该基因为人肌细胞生长的负性调控基因。同时,以肌细胞生长抑素为靶位的治疗将有希望用于治疗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和长期废用性肌萎缩等肌肉萎缩性疾病。(图A分别示该男童出生6天时和7个月时发达的肌肉;图B和C分别示该男童和同龄对照儿童的肌肉对比和分析,为股骨中部横断面;图D为该男童的系谱分析,实体示“异常”强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