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27241
中药业的经营理念(3)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10日
     一医一药两大措施出台,清楚表明宋朝政府,将儒学思想作为医药行业的指导思想。后世沿袭,使金元明清四代,出现了大批济世活人的可敬典型。药业的经营理念,成为行业的共识。这一共识的明显标志,一是明清时期的“仁”、“德”、“义”、“惠”、“济”等堂号潮流;二是几乎全行业供奉药王孙思邈,仰慕他精诚济世之德。孙思邈济世之德的思想基础,既来源于儒学的仁义诚信,又有道学的常善救人和佛学的慈悲救世,加上他自己身体力行,因而能够成为医药行业尊崇的最高典范。

    4.人民贫困、战争灾疫频繁的社会背景

    古代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农民是社会人口的主体。但农业生产水平低,除去田租、人头税、徭役外,农民的实际收入是很低的。同时,贫困导致易生疾病,疾病又加重贫困,二者相互影响,情况更加严重。

    古代中国,战乱、灾害和疫疾频繁。据统计,我国古代有6次连绵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战乱时期。使生产破坏,田园荒芜,人民逃亡,沦为毫无收入的流民。民贫必多病,又不断流动,常导致疫病流行。旱、涝、蝗、风、雹等自然灾害,从汉初至1936年的2142年间,共发生5150次。平均约5个月发生一次。灾害又加重了人民的贫困与疾病。大规模的疫疾流行,东周初至清末2681年间,共发生557次,平均约5年发生一次;发生在灾后的疫疾流行129次,占疫疾流行总数的23%。
, 百拇医药
    疫疾流行,尤其是灾后、战乱中的疫疾流行,给百姓带来的灾难,达到惨不忍睹的程度。张仲景目睹了东汉末的一次疫疾流行,死亡惨重,使他的灵魂受到巨大震撼,促使他决心研习医药,立下济世活人之志,撰写了《伤寒杂病论》。十几年后,曹植也看到了一次疫疾流行。他写了《说疫气》,记录了当时的惨状:“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死亡),或覆族而丧。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夫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荆室蓬户之人耳!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可见贫病世人是多么需要救助。

    为拯救民众于贫困与病痛之中,药业和一些仁人志士广施济世活人之心,从而形成了中国传统药业的经营理念。

    5.传统药业经营理念的利与弊

    中国药业的经营理念,产生于中国封建社会小农业经济的人文环境,最大限度地适应了广大民众期盼医药消费应价廉又有救济的愿望,取得了最好的社会效益。自北宋以来,皇帝重视医药,仕宦阶层及知识分子都认为,良相以仁治天下,良医以术救天下。他们的报国为民目标,竟然是殊途同归。不为良相,则为良医,成为社会共识。学习医药的人增多。仕宦之余研习医药,几成风气。这种良好的社会氛围,对医药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 http://www.100md.com
    同时,这种经营理念,也适应了药业自身规模小,经营活动多集中于狭窄范围内,需要与小范围的有限购买者,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合作关系,以巩固销售业绩。另外,还可以利用顾客对良好形象的现身宣传,扩大经营效果。所以,宋清的救济性支出虽多,但顾客的范围却不断扩大,并未影响他赚钱致富。正如柳宗元所说:“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唐人李肇在《唐国史补》中也载:“宋清卖药……贫士请药,常多折券,人有急难,倾财救之。岁计所入,利亦百倍。”宋清的经营思想,以及北宋官药局初期的实践,使他们取得了社会效益拉动经济效益的显著效果。

    但是,这种经营理念,过分强调济世轻利。使药业的利润薄,积累少,无力及时扩大规模,改造设备,发展技术,深化品牌。因而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强。千百年来,几乎所有药业都是家庭小型药铺,实行着医药一体,家店合一,前店后坊,手工操作的温饱型经营。虽然如此,我国传统药业经营理念的基本精神,对现代药业的健康发展,无疑会起有益的作用。, http://www.100md.com
上一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