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教育 > 信息
编号:10870624
北京中医药大学探索基础教育新模式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1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486期
     (记者周颖)北京中医药大学根据中医学科特色与人才成长规律,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近年来不断进行教学改革,特别在基础教育改革方面,探索出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理论教学实行课程模块化整合。2004年,该校结合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卫生服务需求和卫生改革对医学教育的影响,对教学计划进行了重大修订,建立了“通识教育必修课+专业主干课程+全校选修课”新的课程体系,初步进行了课程模块化整合。“通识教育课程”即为中医相关学科课程,旨在进一步扎实基础,拓宽口径,注重加强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贯通与融合;专业主干课程即为精选的中医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部分现代医学基础课程的组合,采用强化、回归、不断线等方式,全面加强古典医著教学,旨在打牢中医自身功底,并以现代医学课程为补充,优化知识结构;选修课包括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方法学等课程,以拓宽学生知识面,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重新修订的教学计划已在2005级新生中开始实施。

    实践教学实行科室轮转与导师制相结合。其最大特点就是将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融为一体,围绕临床问题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尤其将中医经典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指导学生综合运用中医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时,强调要认识疾病,就必须运用逻辑、直觉、形象和辨证等中医思维方法,才能及时把握疾病的变化,洞察疾病的本质,指导临床实践。而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锻炼最终都归结为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够知方、懂法,体用一致,辨证施治,治病救人,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中医师。通过早实践、多实践,学生可以体验医生的职责与患者的疼痛,易于在临床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与概念的理解。同时,让学生在临床实习就确定导师带领,随师应诊,学习、总结导师学术精华,领悟中医理论精髓,掌握临床经验。

    将师承教育模式的内涵纳入院校教育。从大一统教育向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转变,注重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循环两段式”,即把教学过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两个环节合为一个循环,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两个循环:前期的理论课教学和见习、临床技能训练、集中见习作为第一个循环,后期的临床课教学和临床实习作为第二个循环,两个循环在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上呈螺旋式上升趋势,体现了“理论―临床―再理论―再临床”的教育思想。,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