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皮类 > 杜仲 > 正文
编号:10915930
杜仲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PDF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23日
第1页

    参见附件(86KB,3页)。

    

    [收稿日期] 2004201214

    [作者简介] 曾令祥(1953 - ) ,男,副研究员,从事植物病虫防治研究。

    [文章编号]100123601 (2004) 032010020075203

    杜仲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曾令祥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综合所 , 贵阳 550006)

    Control of Major Disea se s and Pe st in Eucommia ulmoides

    ZENGLing2xiang

    ( Integrated Institute , Guizho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 Guiyang 550006 , China)

    [关键词] 杜仲; 病虫害; 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5. 671 [文献标识码] B

    杜仲( Eucommia ulmoides Oliv. ) ,是我国特有树种 ,树皮

    入药 ,有补肝肾、强筋骨、治腰膝痛、高血压等功效 , 其皮、叶

    还可提炼硬橡胶(又名杜仲胶) ,可代橡胶用。杜仲主产贵

    州 ,现列为贵州地道中药材 GAP基地示范品种之一。杜仲

    栽培中常受到多种病虫危害 ,影响产量和质量。作者整理近

    20年来国内有关杜仲常见病虫害的防治经验和防治研究结

    果文献 ,供贵州实施 GAP防治杜仲病虫害参考。

    1 苗圃(幼苗)期主要病虫害

    1. 1 根腐病

    1. 1. 1 症状 病植株地上部枝叶萎缩 ,严重者慢慢枯死 ,拔

    出病苗一般根皮留在土壤中 ,病株根部至茎部木质部呈条状

    不规则紫色纹 ,病苗叶片干枯后不落。

    1. 1. 2 病原 主要为镰刀菌 Fusarium sp.属一种 , 属半知菌

    亚门真菌;另 , 丝核菌、腐霉菌等也可侵染造成根腐[1 ,6 ,8 ,12 ]。

    1. 1. 3 发生规律 该病原菌属土壤栖居菌 ,遇到发病条件 ,随时可能侵染引起发病。多在苗圃和 5 年生以下的幼树上

    发生 ,6~8月为该病主要发生期;低温多湿、高温干燥 ,苗圃

    地土壤粘重、透气性差、板结、苗木生长弱;整地粗放、苗床太

    低、床面不平、圃地积水 ,以及苗圃缺乏有机肥、土壤贫瘠、连

    续育苗的老苗圃地 ,易发生该病。

    1. 1. 4 防治 (1)选好圃地。宜选择土壤疏松、肥沃、排灌

    条件好的地块育苗 ,尽量避免重茬;长期种植蔬菜、豆类、瓜

    类、棉花、马铃薯的地块也不宜作杜仲苗圃地。(2)土壤消

    毒。播种前 ,每 667m2

    用70 %五氯硝基苯粉剂1 kg、或用硫酸

    亚铁粉剂20 kg撒于畦面 ,翻入土壤中 ,7 d后播种;酸性土壤

    每 hm2

    撒 0. 3t石灰 ,也可达到消毒目的。(3)种子处理。精

    选优质无病种子 ,在催芽前 ,用1 %高锰酸钾溶液浸泡 30min

    消毒。(4)加强土壤管理。疏松土壤、及时排水 ,也能有效预

    防和抵抗根腐病。(5)药剂防治。发病初期 ,可喷施 50 %托

    布津400~800倍液、或 50 %退菌特 500倍液、或 25 %多菌灵

    800倍液 ,均有良好的效果。已经死亡的幼苗或幼树要立即

    挖除烧毁 ,并在发病处施药杀菌。

    1. 2 苗期立枯病 (又名:猝倒病)

    1. 2. 1 症状 该病多发生在幼苗出土后2月内和茎部尚未

    木质化时期。发病初期幼苗根基部组织腐烂 ,呈半透明状;

    地上茎叶退色、萎蔫 ,甚至变褐色折倒 ,太阳一晒 ,苗木干枯 ,故称猝倒病。幼苗进入木质化时 ,根皮和侧根受病菌感染后

    萎蔫死亡 ,但因茎部已木质化 ,幼苗虽死但不倒伏 ,病苗稍弯

    曲下垂 ,拔出病株 ,根部已腐烂 ,但见木质部分。

    1. 2. 2 病原 主要为立枯丝核菌 Rhizoctonia solani Kuehn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1 ,8 ,12 ]。

    1. 2. 3 发生规律 该病菌属土壤栖居菌 ,遇到发病条件 ,随时可能侵染引起发病。多发生在 4~6 月 ,也有发生在夏

    末秋初;低温、高湿、土壤板结或播种后覆土过深以及重茬地

    易感此病。

    1. 2. 4 防治 参照根腐病防治。

    1. 3 小地老虎 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g[12 ,13 ]

    1. 3. 1 危害特点 以幼虫危害 ,是苗圃中常见的地下害

    虫。幼虫在三龄以前昼夜活动 ,多群集在叶或茎上危害;三

    龄以后分散活动 ,白天潜伏于土表层 ,夜间出土危害咬断幼

    苗的根或未出土的幼苗 ,常常将咬断的幼苗拖入穴中。

    1. 3. 2 防治 (1)及时铲除田间杂草 ,消灭卵及低龄幼虫;

    在高龄幼虫期 ,每天清晨检查 ,发现新萎蔫的幼苗可扒开表

    土捕杀幼虫。(2)药剂防治。可用 50 %辛硫磷乳油 800 倍

    液、或90 %敌百虫晶体 600~800 倍液、或 20 %速灭杀丁、或

    2. 5 %溴氰菊酯2000倍液喷雾;或每 hm2

    用 50 %辛硫磷乳油

    4000ml ,拌湿润细土10 kg做成毒土;或每 hm2

    用 90 %敌百虫

    晶体3 kg加适量水拌炒香的棉籽饼 60 kg(或用青草)做成毒

    饵 ,于傍晚顺行撒施于幼苗根际。

    1. 4 蛴螬[1 ,5 ,6 ,12 ]

    1. 4. 1 分布与危害 蛴螬是金龟子幼虫的总称 ,我国发生

    种类多、分布广。金龟子发生种类较多的有暗黑鳃金龟

    ( Holotrichia parallela Motschlsky) 、华北大黑鳃金龟[ H. obeita

    ( Falder main) ]和铜绿丽金龟( Anomala carpulenta Motschulsky)

    等。成虫和幼虫均可危害多种作物及果树。幼虫在地下咬

    断根茎 ,成虫多咬食果树、林木叶片。

    1. 4. 2 防治 播种前用 50 %锌硫磷乳油 30 倍液喷于窝面

    再翻于土中 ,之后播种;在生长期可用 90 %的敌百虫 800 倍

    液浇灌;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1. 5 蝼蛄

    1. 5. 1 习性及危害 主要是非洲蝼蛄( Gryllotalpa orientalis

    Burmeister)和华北蝼蛄( Gryllotalpa unispina Saussure) 2 种[12 ]。

    该虫昼伏夜出 ,夜间主要在表土层活动 ,尤其在气温高、湿度

    大的闷热天气的夜晚 ,活动更为频繁。初孵若虫有群集性 ,成虫具有趋光性 ,食性杂 ,嗜好香甜食物。以成虫和若虫在

    寄主表土层下开掘隧道 ,咀食危害。

    1. 5. 2 防治 将 5 kg谷秕子煮至半熟 ,或将 5 kg麦麸、饼、贵州农业科学 2004 ,32(3) :75~77

    Guizhou Agricultural Sciences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棉籽饼等炒香后拌药(用 90 %敌百虫 0. 15 kg对水 30 倍)制

    成毒饵 ,选择无风闷热的夜晚 ,将毒饵撒在蝼蛄隧道洞口处;

    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2 成林期主要病虫害

    2. 1 叶枯病

    2. 1. 1 症状 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出现黑褐色病斑 ,随后

    逐渐扩大 ,密布全叶 ,病斑边缘褐色 ,中间灰白色 ,有时因干

    脆而破裂穿孔 ,严重时 ,叶片枯死。

    2. 1. 2 病原 一种壳针孢属 Septoria sp.真菌 ,属半知菌亚

    门[1 ,7. 13 ,14 ]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86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