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88968
糖尿病学前沿观点大“碰撞”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24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22期(总第2275期 2006.02.24)
     在论坛上,专家们提出了2型糖尿病患者应尽快尽早地接受胰岛素治疗,并采用更符合生理要求、依从性更好的预混胰岛素类似物进行治疗的最新理念。

    近日,来自英国、美国、瑞士等多国知名学者与国内糖尿病以及内分泌领域的50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古城西安,参加了第五届“诺和诺德糖尿病论坛”学术活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项坤三教授、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主任委员曾正陪教授也出席了本次论坛。

    该论坛作为目前国内举办的最高规格的糖尿病学术论坛会议之一,每年都以发布先进的学科治疗理念和研究成果而备受瞩目。今年与会的国内外专家主要就胰岛素治疗的最佳方案等学术前沿问题进行了突破性的探索。专家们提出了2型糖尿病患者应尽快尽早地接受胰岛素治疗,并采用更符合生理要求、依从性更好的预混胰岛素类似物进行治疗的最新理念。在论坛上,专家们还就胰岛β细胞、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课题、代谢综合征等其他学科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辩论,各种精彩观点在论坛上进行了一次大“碰撞”。
, 百拇医药
    方便+强化:2型糖尿病最佳联合治疗方案

    来自英国伯明翰Sekky Oaks 医院糖尿病中心的Makcokm Nattrass博士在论坛上发言说,UKPDS和DCCT研究表明严格代谢控制可延缓并发症的进展;使血糖控制达标,可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因此近年来血糖的控制目标成为糖尿病治疗关注的焦点。但是,世界各国仍有大量2型糖尿病患者远远达不到理想的血糖控制水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口服药继发失效以后没有及时改变治疗方式。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尽早开始胰岛素治疗,在制定胰岛素治疗方案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开始治疗的方便性,也要考虑到转为强化治疗的简便性。目前启动胰岛素治疗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方案是在口服药物不变的基础上加用长效胰岛素;也可以停用胰岛素促泌剂,给予每日两次预混胰岛素。

    在胰岛素的选择上,Nattrass博士认为采用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可以同时兼顾基础和餐时胰岛素需求,这种胰岛素不仅是起始胰岛素治疗的有效药物,也可构成简化的强化治疗方案,更加符合生理需求。
, 百拇医药
    代谢综合征:定义的冲突与疑惑

    代谢综合征是晚期糖尿病患者通常需要面对的,来自北京大学糖尿病中心的纪立农教授在论坛上发表了自己对代谢综合征的研究心得。

    纪立农教授指出,与代谢综合征相关的概念已经被提出80多年了,在这一期间人们走过了从对这种多个代谢紊乱聚集的临床现象的描述,到试图对其进行明确定义的漫长路程。伴随着这一转变,代谢综合征的概念也从学术研究的象牙塔尖走入临床实践,逐渐成为人们防治疾病的工具。而且,因为代谢综合征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健康问题,这一概念也从内分泌学者的“私人花园”变成了多个学科,如心血管科、消化科、呼吸科、妇产科等共同关心的“公园”。

    纪立农教授认为,目前以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第三届成人治疗组(NCEP-ATPIII)和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定义为代表的代谢综合征定义,与既往以WHO定义为代表的其他代谢综合征定义相比有进步。两者的明显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承认肥胖是目前导致世界上迅速增加的代谢综合征人群的最主要驱动力和根本病因,并以临床实用的指标让临床医生能够识别出可能更易发生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个体,并对他们进行早期和更全面的治疗。
, 百拇医药
    在医学史上,经典的“综合征”是由一些聚集发生的典型临床表现所定义的;而代谢综合征是依据主要来自流行病学研究所获得的数据定义的。这一从“形”到“数”的观念上的转变,给代谢综合征的定义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尽管目前有了比较统一和实用的代谢综合征的定义,但是在代谢综合征的定义和组分选择方面仍有争议,有些学者甚至对代谢综合征是否存在也提出了质疑。在国际上,出自不同理念所制定的代谢综合征定义间的冲突引起了临床医生的困惑。

    纪立农教授提出,目前医学界仍然需要解决与代谢综合征相关的许多问题。虽然学者们普遍认为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但是代谢综合征的确切发生机制还远没有被认识清楚。此外,目前所制定的代谢综合征定义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其是否具有全球人种的适用性。因为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人种,在进化过程中承受了不同的环境压力,从而造成了在相似数量表型的情况下生存能力的不同,如果用相同的标准对不同种族的个体进行生存能力的判断,就可能出现误差,从而导致一些个体失去被及时保护的机会或承受不必要的精神和体力上的压力。
, 百拇医药
    β细胞减少的机制与治疗启示

    来自瑞士苏黎世大学的Marc Y. Donath教授在论坛上指出,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无论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患者,都发生功能性β细胞数量减少,导致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不足。他和与会专家一起探讨了β细胞死亡和功能减退的可能机制,及其如何导致胰岛素缺乏。

    Donath教授认为,高血糖引起的β细胞凋亡和增殖受损是各型糖尿病的共同现象,炎症及其他多种途经也可导致β细胞死亡。现在医学界已经认识到,糖尿病患者功能性β细胞数量减少与糖尿病发病的多种病因相关,因此要特别注意任何补充或替代治疗的药物是否对β细胞存在毒性作用,例如,体外研究显示磺脲类药物可能对β细胞有害。而且,考虑到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存在功能性β细胞的相对或绝对减少,治疗上应考虑弥补这种缺陷而采用胰岛素治疗。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分析
, 百拇医药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翁建平教授向与会学者报告了自己参与的一个多中心临床研究——不同干预方式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入组情况。

    翁建平教授说,近年来许多研究提示,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性下降是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他们既往的研究也显示,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短期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CSII)后,有近一半的病人在单纯饮食和运动治疗情况下血糖稳定控制超过1年,这些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特别是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但是,目前仍缺乏大型临床研究证明β细胞功能的损伤和恢复与糖尿病病情发展和缓解之间的关系。

    在过去的1年多时间里,研究人员对空腹血糖在7.0mmok/k和16.7mmok/k间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短期不同方式的随机干预治疗,即分别给予CSII治疗、每天3~4次胰岛素注射治疗或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观察对比3种干预方式对血糖控制、调节脂质代谢、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以及诱导糖尿病病情缓解的作用差异(以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Homa B、胰岛素原/胰岛素的比值等指标反映胰岛β细胞功能情况)。翁建平教授说,这项研究目前仍在进行中,希望将来的研究成果能为临床治疗发挥指导作用。

    医药经济报2006年 医院周刊第7期, 百拇医药(驻沪 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