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寻医问药 > 询诊热线
编号:10924424
我女儿是不是被吓病了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24日 《现代护理报》 2006.02.24
     医生:

    您好!我女儿是一名中学生,一天在上学的路上突然被一辆货车撞倒,虽然身体没有受伤,精神上却受到很大惊吓。这事已过去半年多了,现在她仍紧张、害怕、恐惧。晚上做噩梦,常从梦中惊醒,大声喊叫。白天不敢一个人在家,不敢一个人出门、过马路,不敢看过往的车辆,甚至听到汽车喇叭声音都恐惧,还时常发呆、愣神儿,反应缓慢,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下降,饭量也小了。请问她这是什么问题?应该怎样治疗?

    河北淑芳

    您好!

    看了信,我很理解您现在的焦急心情。您的女儿可能是患了一种叫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疾病。它是指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给个体造成巨大的刺激,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一定的精神障碍,简而言之: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创伤后心理失衡状态。

    什么事能够给人造成这么大的刺激呢?当然是大事,比如突发的天灾人祸,比较重大的人生变化,亲身经历了恐怖和危险的事件,甚至突然中了百万大奖,都可能对人造成刺激。如果这些刺激无从排解,反复、长期重现创伤情景,久而久之,会影响人的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

    创伤后应激障碍有一些比较典型的临床表现。

    1.闯入性症状:经常重复体验当时的创伤经历。值得注意的是,儿童与成人的临床表现不完全相同。成人大多主诉与创伤有关的恶梦、梦魇;儿童因为大脑语言表达、词汇等功能发育尚不成熟的限制,常常描述不清的恶梦内容,时常从恶梦中惊醒、尖叫,哭泣,也可主诉头痛、胃肠不适等躯体症状。

    2.回避行为:对创伤事件作持久性回避,竭力避免相关的创伤情景、感受或谈话。如遭遇过车祸的人对再次看到车祸时远远回避,不敢靠近,以免再次受到创伤性的体验,甚至别人提到车祸时她都不敢继续听下去而回避,以免使她回忆起创伤的内容、地点、人物等。持续的回避使当事人对一般事物的反应显得麻木,很少参加有意义活动或没有兴趣参加任何活动,封闭自己,对人不信任,与人疏远,感到孤独、寂寞、孤僻、退缩。

    3.对周围环境的持续性警觉性增高:表现为入睡困难或睡得不深,容易惊醒;爱发脾气,因而影响人际关系;患者注意力难以集中或不能维持一定时间;周围环境的任何一点变化对她来讲都可能引起持续的担心、害怕、胸闷气短、出汗、震颤、坐立不安等。

    综上所述,对照一下,您女儿的表现是否具备上述三个临床特点。

    创伤后应激障碍应首先给予心理治疗,侧重于心理支持治疗和认知疗法,帮助患者接受所面临的不幸与自身的反应,鼓励患者面对创伤事件,合理的表达、宣泄与创伤性事件相伴随的情感。与此同时也要让患者和家属了解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知识,还需借助于家属及其它社会关系的力量,共同解决患者的心理创伤问题。与此同时,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包括各类抗抑郁剂、抗焦虑剂、心境稳定剂等,改善患者的情绪和睡眠问题

    医生建议您带女儿到精神科检查一下,如果是创伤后应激障碍,应做到及时合理的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作者:出诊专家: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中心金圭星,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