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26876
药企面临生死时速 今后三年购并最频繁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26日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
     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市场调研公司之一的Frost&Sullivan公司,在对医药市场战略分析、竞争分析和企业市场与运作领域处于领先地位。Frost&Sullivan(中国)公司总裁王煜全告诉笔者,通过他们对中国医药市场的战略分析,认为中国医药市场,在10年内将发生巨变,未来将充满不确定性。好的可能是:国内企业完成转型,建立了完善的营销和销售体系,并在外企的竞争压力下逐渐国际化,将自己的产品打入欧美、东南亚等国际市场。另一种可能是:国内企业退回到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主要占据农村和中小城市市场,同时为跨国企业进行加工生产。国内企业建立起来的庞大的销售队伍逐渐被外企消化,或者为外企协议销售。

    王煜全告诉笔者,要了解一个市场的未来,就要了解影响未来形成的因素。任何一个市场的未来都不是由单一因素决定的,医药市场也不例外。对医药企业和市场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有政策法规和资本外,还有用户、渠道、竞争和技术等各方面的因素。而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就决定了中国医药企业和市场的未来。

, 百拇医药     王煜全认为,2003-2005年这三年将是购并发生最频繁的三年,这三年间各级政府对大型医药企业仍是持鼓励态度。同时中国与医药相关的法制法规逐步与世界接轨,但在医疗体制的改革上仍持有谨慎、缓慢推进的态度。王煜全认为,2005-2008年这三年是中国医药企业的黄金时间,但随着市场形势的不断变化,一些对中国医药企业不利的因素也日渐明显,其中人才和社会环境将是最主要的因素。

    从人才的角度讲,现有的医药销售人员往往是医生出身,现有医生的待遇普遍较低,而各企业的销售队伍较小,因此医生成了医药销售队伍当然的储备人才库。但到了2008年,医生的待遇普遍得到改善,越来越多的医生将行医作为自己的终身选择,而不去做又辛苦又不能多挣钱的销售代表。据悉,世界发达国家的医生待遇普遍高于销售代表,销售代表都没有医学背景,就是中国未来的一个最好的参照。

    另一方面,随着各医药公司销售队伍的逐步扩大,对销售代表数量的需求逐步增加。以美国为例,辉瑞公司在美国的销售代表有7600多人,同时大量使用协议销售人员(ContractSales),以致在推销其新药西乐葆时,辉瑞共动用了4300多人。中国的医生人数比美国更多,劳动力成本更低,因此,医药销售公司的销售人员数量应该不低于美国。以市场前10名的公司每一家都有5000名销售代表计算,到2008年仅是前10名的医药公司就需要50000名以上的销售代表,因此仅靠医生来补充销售队伍的缺口将是不现实的。但其他来源的销售人员由于缺乏医学背景知识,自然会带来一定程度的销售水平下降,这是销售管理,特别是直接指导每个销售人员的营销就变得至关重要了。
, http://www.100md.com
    从社会环境的角度讲,由于医药企业长期的大量广告投入,舆论逐渐形成负面的声音。同时,由于医药企业大量招收非医药专业人员,造成从业人员水平有一定下降,在销售时容易发生犯规行为,被媒体报道。由于医药与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对医药企业的负面舆论很容易成为热点,被进一步放大,造成对医药企业的错误理解,进而带来医药监管的加强。

    王煜全认为,在2011年,国内的医药企业可能面临出局的危险。国内药企不仅没有打入国际市场,而是在国内市场上也将退缩。由于医疗制度和保险制度逐步与欧美体系接轨,进一步促成跨国医药企业在华经营的多样化,扩大了外企的竞争优势。国内企业退回到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主要占据农村和中小城市市场,同时为跨国企业进行加工生产。

    虽然,国内药企面临有淘汰出局的危险,但是只要国内企业把握机会,完全可能产生另一种可能。那时国内企业完成转型,建立了完善的营销和销售体系,并在外企的竞争压力下逐渐国际化,将自己的产品打入欧美、东南亚等国际市场,同时向欧美发达国家的医药研发企业投资,形成长期稳定的关系,保障了自己的产品线。外企虽然对中国加大投入,但没能根本解决总部和地方的权力分配关系,总部未能充分放权,造成其经营手段僵化,市场份额再一次缓慢下滑。中国的医疗制度和保险制度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与医药市场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