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89347
由“学术”跨向“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06年3月10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28期(总第2281期 2006.03.10)
     《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初稿新鲜出炉并广泛征求意见,标志着中国药物经济学发展迈出重要一步——

    在国际药物经济学与结果研究协会(ISPOR)第二届亚太地区大会上,中国医师协会首次公布了《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初稿,并向与会企业界和政府官员代表广泛征求意见,标志着中国药物经济学发展由学术领域向应用迈出了重要一步,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中国医师协会会员部主任谢启麟在会议上首先介绍了编制《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的筹备过程。随后,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胡善联教授对该指南的编写过程和研究方法进行了讲解。

    据胡善联介绍,世界各国对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的研究和使用情况不一,目前全球已经有28个国家编写了自己的指南。在指南的制定和应用过程中,一般开始时都是由有关部门或研究者编制参考性指南,自愿实施。经过完善以后,有些国家例如澳大利亚把这种自愿性的指南提升为立法强制推行的指南。我国通过医师协会牵头,历时一年才完成了《指南》的初稿,并在本次会议上首度公开。现有的指南是根据专家意见编制而成的,计划年内通过征求政府、制药企业等各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后再进行修订,最后提供给政府部门作为决策依据。
, 百拇医药
    据了解,《指南》是由中国医师协会药物经济学评价中心执笔。指导委员会包括国家发改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委。专科委员会由30多位医学和药物经济学专家组成。2004年12月,相关部委成立了专家组并制定工作计划。2005年6月,专家组开会确定《指南》分成上市前、上市后和中成药的药物经济学评价三个部分,这三部分分别由30多名教授组成的三组团队完成。上市前小组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卫生经济与管理学系刘国恩教授领衔;上市后小组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幼平教授担纲,中成药由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程晓明教授率领。今年3月,《指南》初稿完成。

    胡善联介绍说,编写《指南》目的是:1.为国家级药物经济学评估标准的制定提供服务;2.为政策实施提供依据;3.促进医生临床合理用药;4.促进药物经济学的研究与推广。为保证客观、公正、公平、透明,《指南》不单为病人服务,而主要是为作为需方的政府部门和社会服务。现在,《指南》正处于征求意见阶段,与《指南》相关的研究包括药品的定价依据、如何制定基本药物目录、OTC药物的研究等正在进行中。因此,后续的工作包括有可能召开的各利益相关群体参与的听证会、确定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标准并制定培训机制、建立药物经济学数据库以及将评估从药品领域扩展到医疗器械领域等。
, 百拇医药
    胡善联表示,《指南》在编写过程中,充分借鉴了28个已经颁布评价指南的国家的先进经验,并在两个方面有较大创新:一是国际上侧重于新药的评估,很少对上市后药物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中国的《指南》则很重视Ⅳ期临床的效果;二是率先将中草药列为《指南》的一部分。

    负责上市后药物评价撰稿小组的李幼平教授在评价《指南》的撰写过程时说,对药物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估时遇到很多困难,最大的困难是国内还没有建立药物经济学证据的数据库,很多数据都缺乏,看来这些基础工作需要尽快完成。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尚处于自愿性推行阶段,还很不成熟,但其对政府决策发挥影响的远期前景吸引了参会制药企业的眼球。3月6日那天,专家组在会场分发的几十份征求意见稿被与会企业一抢而光,制药行业对生存环境的灵敏嗅觉由此可见一斑。也因此,让人对药物经济学在中国的应用前景充满期望。

    医药经济报2006年 医院周刊第9期, http://www.100md.com(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