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011213
钟南山数字解读“看病贵”
http://www.100md.com 2006年3月13日 《健康时报》 2006.03.13
     钟南山简介

    1936年出生。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呼吸内科专家。因在抗非典斗争中的卓越表现,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时被广东省荣记特等功,被广州市授予“抗非英雄”称号。

    “政府投入不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是看病贵、看病难的根源。”这是许多专家在分析百姓看病贵、看病难时常说的一句话。什么叫“政府投入不足”?什么叫“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这些词对老百姓未免艰涩难懂,找不着北。在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列举出的一组数字和说明,把这句话解释得一目了然。

    个人用于看病的钱大大增加

    数字1:国家用于医疗的投入在整个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上世纪80年代为3.56%,到2003年为5.63%。
, 百拇医药
    数字2:国家用于医疗的投入:上世纪80年代为50亿元,到2003年为1150亿元,增长了23倍。

    数字3:总体医疗费用,上世纪80年代为163亿元人民币,到2003年上升到6600亿元人民币,20多年增长了40多倍。

    解读:在20多年中,国家对医疗投入在GDP中的比例明显增加了,数额也加大了,但政府投入的增加和费用的增加并不平衡,费用增加了40多倍,投入才增加了23倍。在这种不平衡中存在的问题是,在百姓看病所花的钱里,政府出的占多少?保险占多少?自己掏腰包又占多少?这三者的格局在发生着变化,下面这组数字可以说明:

    数字4:政府出的钱在医疗费用中所占的比例,上世纪80年代为36.2%,到2003年为17.2%。个人出的钱在医疗费用中所占的比例,上世纪80年代为21.2%,到2003年为55.5%。

    解读:第4组数字说明,在20多年中,个人用于看病的钱大大增加了,看病贵的核心是个人负担太重,体现在下面这组数字上:
, 百拇医药
    数字5:89%的人觉得用于看病的钱在家庭开支中的比例上升了;60%的人表示看病贵很明显;90%的人对医保极不满意。

    基层医院萎缩严重

    钟院士认为,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均匀,尤其是城乡分配不均匀。他列举了三组数字说明问题:

    数字1:城市医院病床的使用率,上世纪80年代平均为30%,现在为65%。说明来城市医院看病住院的人在增加。

    数字2:农村乡镇卫生院的收入,上世纪70年代平均为350万元,到80年代降为250万元,最近更降为50万元。

    数字3:农村的医生在上世纪80年代为150万人,现在是100万人。

    解读:上述三组数字说明现在去乡镇卫生院看病的人在减少,乡镇卫生院在萎缩,医生在减少。就是说,医疗资源分配不公平,主要集中在城市的大医院。这种情况直接导致的后果是,由于基层医院包括社区医院的萎缩,百姓患病后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以至于最后拖成大病、重病,这时看起病来肯定就贵了。这种医疗现状所透出的问题是,目前我国的医疗方针是重视治疗而轻视预防,没有做到以预防为主。
, 百拇医药
    让“小大夫”全面起来

    上述的数字也解释了看病难的原因。钟院士认为,目前百姓看病难主要是指看“大大夫”(专家)难,看“小大夫”(普通大夫)其实是不难的,但普通大夫能否解决问题?老百姓心里总是悬着个问号。因而,加强社区医疗成为解决看病贵和看病难的切入点。

    美国的数字:从1963年到1998年,冠心病的死亡率减少59%,中风减少64%。

    解读:美国近30年取得如此举世瞩目的成绩,原因并不是发展了高新技术,而是靠社区医院对人们的宣传教育:改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戒烟限酒、保持心态平衡。成绩的取得还归功于社区医院对疾病的早诊早治。像高血压、糖尿病、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大病,在早期都会有一些迹象,高明的医生发现了这些疾病的早期迹象,及时采取措施,疾病便不会发展为中风、偏瘫、心梗等,也就用不着为溶栓、搭桥而花很多钱。

    那么如何加强社区医疗?钟院士认为需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加强社区医院医疗设备等硬件的建设,二是加强社区医院医生队伍的建设。,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