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针骨推拿 > 实验针灸
编号:10978534
[第三章]针灸对免疫系统的调节-针灸效应及机理(4)(2)
http://www.100md.com 2006年3月18日 《实验针灸》
     (二)针灸对免疫应答的调节

    机体内有两种免疫应答类型。一种是机体遇到病原体后,首先并迅速起防卫免疫的作用的应答,称固有性免疫应答,固有性免疫应答在感染早期执行防卫功能。另一种免疫应答是由T细胞或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称适应性免疫应答,又称特异性免疫应答。即T细胞或B细胞识别抗原,并被抗原充分活化,进而生成效应细胞,对被识别的病原体施加杀伤和清除作用。适应性免疫应答发生于固有性免疫应答之后,在最终清除病原体,促进疾病的痊愈,防止再感染中起主导作用。实验证明,针灸不仅对特异性免疫应答起调节作用,而且对非特异性免疫应答亦有调节作用。

    1.针灸对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应答的调节 当病原体进入机体后,吞噬细胞可对其进行吞噬。吞噬的结果一方面可直接清除病原体,另一方面可分泌大量细胞因子,细胞因子不仅直接或间接加强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作用,而且激活NK细胞的活性。病原体被吞噬细胞吞噬后,在胞内进行消化、溶解,同时,吞噬细胞还可对其进行抗原提呈作用,进而诱导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
, 百拇医药
    针灸调节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作用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1) 针灸能提高吞噬细胞的数量及功能;(2)针灸能促进机体内细胞因子的合成分泌及生物学活性;(3)针灸能提高血清补体含量及效价;(4)针灸能提高NK细胞数量,特别是能提高NK细胞的活性。如图3-5所示。

    2. 针灸对特异性免疫(specifie immunity)应答的调节

    (1)针灸对特异性细胞免疫的调节:T细胞表面表达的TCR识别抗原提呈细胞(APC)上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是T细胞活化的起始步骤。在第二信号的协同作用下,细胞活化,进而促进了受体表达和细胞因子的合成、分泌、释放。释放的细胞因子对T细胞的分裂、增殖进行正反馈调节。形成了具有不同功能特异性的效应细胞,执行抗原清除及对免疫应答进行调节。

    针灸对特异性细胞免疫的影响,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第一,能调节应答过程中细胞因子的合成、分泌,从而调节细胞免疫应答;第二,能促进T细胞的克隆扩增;第三,能改善CD4+ T细胞/ CD8+ T细胞比值(图3-6)。
, 百拇医药
    (2)针灸对特异性体液免疫的调节:机体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应答主要由B细胞介导,B细胞受体(BCR)首先对特异性抗原进行识别并与之结合,启动B细胞的活化,其活化信号被转导入胞内,导致B细胞的激活增殖,并分化成抗体分泌细胞(浆细胞)或记忆细胞,进而执行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

    针灸对特异性体液免疫的调节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针灸可促进辅助性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第二,针灸可调节各种免疫球蛋白的分泌合成;第三 针灸可促进B细胞的活化,增殖及分化(图3-7)。

    (三)、针灸对免疫相关性疾病的调节作用

    针灸对许多疾病具有很好的疗效,这与针灸调节免疫的功能是分不开的。研究较多、疗效较为肯定的免疫性疾病有类风湿性关节炎、肿瘤、支气管哮喘、衰老等。其选穴多用任督二脉与阳明经穴,特别是足三里、关元、神阙等穴最为常用,其刺激方法多种多样,涉及针刺、艾灸、针灸合用、温针、电针、穴位注射、隔药灸、耳穴贴压,甚则挑筋、放血、走罐等。
, http://www.100md.com
    1.针灸抗炎与退热作用

    长期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针灸不仅对感染性疾病有治疗作用,而且对过敏性炎症也有一定疗效。针灸可抑制炎症过程中血管通透性的增高,从而减少炎症渗出液;并能促进炎症吸收,可减轻炎症区白细胞浸润;改善炎症局部微循环与淋巴循环,减少血液和淋巴液的淤滞,促进炎性渗出物吸收;可延缓和防止坏死的发生,同时可控制和缩小炎症灶坏死面积,抑制肉芽组织的增生性病变的发展。

    针灸对细菌性炎症与非细菌性炎症均有一定退热作用。对100例猩红热患者进行的针灸退热的临床观察,取大椎、合谷、曲池、少商等穴,每日针刺一次,观察48小时,结果发现所有针刺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比对照组显著缩短,并且无一例再回升,而对照组部分患者仍有回升现象。针刺合谷、曲池、大椎等穴治疗521例由急性细菌性痢疾和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大部分患者在针后48小时内退热。

    2.针灸抗肿瘤作用
, 百拇医药
    肿瘤的发生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时,肿瘤发病率增高,肿瘤生长时,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一般认为细胞免疫是机体抗肿瘤效应的主要机制,特别是CD8+ T细胞、CTL(CD8+细胞毒性T细胞),是抗肿瘤免疫的主要效应细胞。机体的免疫系统一方面通过其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识别肿瘤细胞上的肿瘤抗原,通过溶细胞作用,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另一方面,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 IFN、TNF等,间接杀伤肿瘤细胞。在大多情况下, CD4+ T细胞辅助T淋巴细胞对于抗肿瘤细胞免疫应答的诱导以及免疫记忆的维持是必不可少的。此外,NK细胞与巨噬细胞也与抗肿瘤机制密切相关。实验证明,在化疗前,CD8 +T细胞处于正常范围的低值状态,CD4 +T细胞则明显低于正常范围,在化疗期间配合电针治疗,则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的测定值非但没有下降,反而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针刺可改善放疗化疗患者CD4+/CD8+ T细胞比例的失调,使紊乱的细胞免疫和偏差的补体C3得到一定的调整和纠正,但对正常人无影响。有些实验表明,针刺能提高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及其亚群的百分率,其中尤以CD4+ T细胞受针刺影响最明显。也有人用穴位注射的方法研究发现,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能提高化疗病人CD4+ T细胞亚群的百分率,从而调整CD4+/ CD8+ T细胞比值。也可提高NK细胞总数与LAK(淋巴细胞活化的杀伤细胞)细胞活性,而且足三里穴位注射优于脾俞、肾俞,其疗效的好坏与时间的选择也有一定的关系。有人观察到艾灸可促进荷瘤小鼠垂体β-内啡肽(β-EP)的释放,提高血液中β-EP的浓度,且以艾灸“关元”穴作用最为显著,而“神阙”隔盐灸不仅能增强正常小鼠NK细胞的活性,促进正常和荷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延长艾氏腹水癌小鼠的存活期,提高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也有人用凝集素受体作为指标,观察针灸结合免疫调节剂对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其结果表明,艾灸结合免疫调节剂对小鼠腹水型肝癌肿瘤细胞的某些凝集素受体的表达具有明显的影响,单纯艾灸也有一定的作用。
, 百拇医药
    3.针灸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作用

    可溶性抗原与相应IgG或IgM类抗体结合可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当中等大小的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局部或全身毛细血管基底膜后,通过激活补体和在血小板、嗜碱性、嗜中性粒细胞等的参与作用下,引起以充血水肿,局部坏死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人用单克隆荧光染色技术,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及流式细胞仪综合测定细胞免疫功能,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IL-2、NK细胞活性均较正常人低下。运用温针及穴位注射疗法,其近期疗效均较显著,且都能使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中IL-2及NK细胞活性升高,同时能使IgG、IgA下降。也有人用麦粒灸灸大鼠“大椎”、“命门”、“肝俞”等穴及用皮肤针在关节肿胀部位刺络出血,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其结果显示,该疗法能显著提高实验性大鼠的红细胞免疫粘附活性,并对血清IgG具有明显调节作用。有人用挑筋疗法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进行治疗,结果发现,挑筋疗法能降低炎症性细胞因子IL-1、TNF的含量,同时能使降低的IL-2含量升高。也有人用灸肾俞的方法治疗佐剂性关节炎,除局部炎症肿胀明显好转外,大鼠对刀豆蛋白A(ConA)与IL-2诱导的脾细胞增殖反应明显高于正常组与致炎组。多发性肌炎一般认为是一种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疑难病。实验证实,耳针具有抑制自身免疫性肌炎家兔酶谱中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等升高的作用。也有人以家兔肌匀浆为抗原制备的实验性自身变态反应性肌炎豚鼠为实验对象,连续针刺“足三里”、“血海”8周后,发现其肌电图的时限与波幅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肌酶显著低于对照组,肌肉病理病变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http://www.100md.com(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