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41415
遁入佛门,粗茶淡饭"营"养生(1)
http://www.100md.com 2006年3月20日 国学大师的养生智慧
遁入佛门,粗茶淡饭"营"养生(1)

     ◆ 性贵淡,气贵和,惟淡惟和,及得其养,无物不长。

    ◆ 活到老,学到老,思考到老。

    ◆ 少食多动。


    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儒家”的梁漱溟先生1893年农历九月初九出生于北京,1988年6月23日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享年95岁。梁漱溟,原名焕鼎,字寿铭,现代哲学家、教育家。

    他早年参加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后潜心研究佛学。1917年后,应聘于北京大学,主讲印度哲学。1924年辞去教职,开始自办教育,从事乡村建设。梁漱溟先出任河南村治学院教务长,后将其迁至胶东半岛邹平县,成立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并任院长。抗战爆发后,任最高国防参议会参议员,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后参与发起组织“统一建国同志会”,1941年改组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任中央常务委员,并任其机关报《光明报》社长。1946年参加政治协商会议。
, 百拇医药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全国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国孔子研究会顾问。梁漱溟虽然天生孱弱,却享有高寿,这源于他的长寿养生经:“性贵淡,气贵和,惟淡惟和,及得其养,无物不长”;“活到老,学到老,思考到老”以及“少食多动”。

    所以,这位蜚声国内外的国学大师不但将其宝贵的一生奉献给了他热爱的国家、民族和人民,而且还为国民的体魄健康长寿提供了珍贵的参考资料。

    一、 遁入佛门,粗茶淡饭“营”养生

    ◆ 人体需要弱碱,水果、蔬菜都属于弱碱性食物。梁老几乎天天吃水果,对蔬菜更是到了青菜不可少、逢薯必啖和逢豆必吃的地步。

    ◆ 水果的主要成分是糖、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等,其中脂肪都在0.1%—0.3%之间,蛋白质占1.0%左右,碳水化合物占8%—20%左右,其余便是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钙、铁、锌、硒等人体所需的各种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并含有少由量膳食纤维。
, 百拇医药
    ◆ 一般人到老年常患的病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和癌症,但因为梁老从20岁起坚持食用蔬菜,所以直到他去世,这些病都与他无缘。

    梁漱溟出身于书香门第,虽然家境谈不上很阔绰,但作为父母宠儿的梁漱溟也备受家人疼爱。可是梁漱溟却偏偏在少年时代就选择皈依佛门。个中的原因有多种说法,但总结起来,除了那个苦难时代给知识分子和热血青年造成的苦闷外,还有梁漱溟父亲梁济的独特教育。梁济支持“洋务运动”,对子女自幼便采用比较开放的中西合璧的教育方式,意在培养子女成为国家急需之人才。对于梁漱溟意欲出家这件事,梁济不但表示支持还劝妻子不要干涉儿女的志向。梁漱溟很早就参加了各种救国救民的革命活动。不久,他发现这些革命活动并不能拯救中国。看着当时满目疮痍的社会,有着满腔同情弱者之心的梁漱溟精神上异常苦闷,一度自杀被救后,他逐渐认为:人生的苦乐主要在于内心的主观世界,在于人永不满足的欲望。因此他觉得佛门境地是他最合适的去处。在十四五岁时,梁漱溟便开始阅读佛教书籍,到了十七八岁还不愿意婚娶,19岁开始阅读佛经。因为他对当时惟恃募化的僧侣生活痛恨之极,所以决定通过行医解决自己的衣食所需,于是买了许多中西医著作,闭门苦读,大有济世救人的释家风度。
, http://www.100md.com
    自遁入佛门,梁漱溟便严格遵守佛门弟子的规矩。从1913年在西安开始素食,一直到他去世坚持了75年。建国初期,在一次公宴上,毛泽东走到梁漱溟的座席前,见他只吃素食,又不饮酒,笑着说,梁漱溟坚持食素,清心寡欲,定长寿也。通过梁老的日记可知,他平日的主食一般是大米、各种面食和面包、一些粗粮和粥食;主菜为各种蔬菜、豆类及其乳制品、鸡蛋;经常喝的是牛奶、酸奶和淡茶,有时喝少量的红葡萄酒;梁老还比较喜欢吃水果、干果及各色点心。按照现在的一般的饮食水准来看,梁老吃的也就是粗茶淡饭,所以曾经有人认为梁老的营养不够。然而,根据日本科学家的一份研究报告来看,梁老的饮食可谓搭配合理,营养均衡。该报告表明人一天摄入以下四种食物就是科学合理的:

    牛乳类:它能提高饮食的整体营养价值,补充人体最易欠缺的钙质、铁质、维生素A、B2等的营养素,主要包括牛奶及乳制品(鲜奶油、奶油、乳酸菌,人造奶油除外),以及鸡、鸭蛋。

    肉类:它是摄取蛋白质最重要的来源,尽管牛乳中也能获得蛋白质,但它以钙质等的营养素居多,故将其划分开来。其主要食物有鱼、贝类及其加工品(鱼油或人造奶油除外),肉类及其加工品(肉的油脂部分、猪油、牛油除外),还有豆类及其加工品。
, 百拇医药
    蔬菜类:其主要摄取维生素A、B、C等营养素,同时也是摄取食物纤维不可缺少的食品。蔬菜、菇类、山菜、海藻、薯类等都是这个家族的成员,有的人认为薯类应属主食,其实它是含丰富维生素的蔬菜。

    谷物类:我们一般称之为主食,主要包括米、麦、杂谷及其加工制品(如面包、玉米片、米粉、面粉等),砂糖、蜂蜜、糖、果酱等,还有植物脂肪、人造奶油、动物性脂肪等。

    所以,尽管梁老七十多年始终保持不食荤,但是他钟情的豆制品却替代了荤食提供的营养。更值得一提的是,梁老这份多年坚持的简单食谱,对于我们今天的养生,尤其是普通生活水准的大众养生,有着非同寻常的借鉴意义。

     1.食粥品出好身体

    粥虽是百姓餐桌上最为寻常之物,但却大有来头。据考证,粥在我国百姓的餐桌上至少摆放了四千年。《周书》称“黄帝使烹谷为粥”,这大约是有关粥的最早记载。清人黄云诰于光绪年间编的《粥谱》一书,收载各地粥食240余种,现在保存下来的与原来相差甚远;而且粥的用料、烹作乃至养生之道无一不是“食品与健康”的上乘学问。清人袁枚的《随园食单》上就记载着先人制粥的标准:“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必使米水融合,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
, 百拇医药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没有时间煲粥,大家钟情的是牛奶、汉堡、三明治;另外很多人以为粥过于简单生怕营养跟不上需要。其实粥食除了充饥之外,更有止泻、发汗、恢复体力之功效;并且粥品中的许多营养元素或微量元素都是源于制粥的米、粟、杂粮等物本身所固有的精华,只有通过熬、煮、煲等方法使其自内而外地分解与融合,不像有些奶乳制品那样将研制好的钙、锌、维生素以及色素、味素等物质“合成、配送”到胃里,这正是粥品本身的诱人之处。南宋长寿诗翁陆游曾赋诗:“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粥食敬神仙。”诗中提到的“宛丘平易法”就是取自北宋张耒《粥记》中所提倡的食粥摄养法。陆游终年85岁,在当时也可谓人间神仙了。清代郑板桥更将喝粥写得朴实温馨:“暇日咽碎米饼,煮糊涂粥,双手捧碗,缩项而啜之。霜晨雪早,得此周身具暖。”随着保健意识的增强,现在许多餐饮界人事也逐渐意识到粥的宝贵之处。现在北京不少“粥棚”、“粥场”的生意天天都是满堂红。

    在1961—1978年零星的日记中梁老说到吃粥不下三十次,其中有小米粥、玉米粥、白米粥,偶尔还有香蕉粥、百合粥等。梁老经常早晚餐食粥,他尤其偏好小米粥,因为这对克服困扰他大半生的失眠症状大有好处。小米,又称粟。按照《本草纲目》的记载,小米能除湿、健脾、镇静、安眠。“胃不合,则卧不宁”,晚饭吃得太少,胃中空使人难眠,胃过饱则压迫内脏,也妨碍睡眠。而小米粥,即不会很快的排空而“吊胃”,又不会胀饱而碍眠。现代医学更研究证明,人类睡眠愿望的产生和困倦程度与食物蛋白质内色氨酸含量密切相关。色氨酸能促进大脑神经细胞分泌催人欲睡的血清素,而小米中色氨酸的含量名列前茅,加之所富含的淀粉,可促使胰岛素的分泌,从而增进脑内色氨酸的数量。梁老不但自己亲自购买小米,也有朋友知道他喜欢喝小米粥,因而经常送小米给梁老。小米粥软和可口,易消化吸收,尤其适宜老年和儿童,除了催眠之外,对脾胃虚弱、糖尿病、乳汁不足等多种病症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故世界上有不少国家都把小米作为年老病弱者的养生保健食品。如果小米粥内再加入适量的白糖,则催眠效果更为理想。现代人由于生活压力太大,患失眠症的人相当多,一般人都习惯性地吃安眠药。但是十药九毒,医药学家李时珍认为食疗重于药疗,一般的病尤其尽量少吃药。据专家观察,一般农村的中老年人之所以很少有失眠的毛病,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喝小米粥。

    梁老即使上了年纪身体依旧十分健朗,这和他常喝玉米粥也有关。玉米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的“黄金作物”,由玉米加工的食品丰富多彩:玉米汤、玉米糕、玉米饼、玉米面、玉米包子、玉米糊糊、玉米羹等。据美国医学会的普查表明,美国的土著印第安人没有患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这主要归功于吃玉米,因为玉米里含有大量的卵鳞脂、亚油酸、谷物醇、维生素E,不易导致发生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其次它的纤维素比精米、精面粉高4—10倍,纤维素能够加速肠部蠕动,排除大肠癌因子,降低胆固醇吸收,预防冠心病。最后玉米中还含有大量镁,镁能加强肠壁蠕动,促进机体废物的排泄,非常有利于减肥。所以现在玉米风行欧美,上至元首名人,下到普通市民,大家都吃玉米。,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