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康复中心 > 养生专辑 > 长寿
编号:11141448
天地精神长寿法:自强不息厚德载物(1)
http://www.100md.com 2006年3月20日 国学大师的养生智慧
     ◆ 历尽毕生心血研究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事业,树立了他在学术上的丰碑,这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是张老学术常青、生命长寿的重要原因之一。

    ◆ 他心中没有负累没有愧疚,加上他并不计较个人得失,心宽至此当然对身体健康自然是百益而无一害。

    ◆ 张老仁慈宽厚的胸怀正好应了仁者长寿的古训。


     张老多次提到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得到发展延续的主要精神就是《周易大传》所说的“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同时张老也认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也必将是我们民族现代振兴的基础。对此,张老解释说:

    厚德载物是一种宽容的思想,对不同意见持一种宽容的态度,对思想、学术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自强不息是对生命的体会,人的生命就是努力前进、奋发向上。因此《易传》一方面讲厚德载物,一方面讲自强不息,就是表示人要有坚强的意志,同时又要有宽容的态度。我认为这两种思想:坚强的意志、宽容的态度在中国文化里面起了主导作用,是一种健康的正确的思想。
, 百拇医药
    而在现实生活中,张老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好学深思,心知其意。言有物而行有恒”作为自己的自律格言。张老将中华传统精神美德化为自己身体力行的道德修养,完善自我人格动力和要求。他曾经对学生说:“一个人的品质和感情是做学问的基础,现在人们很少从这个基础出发了”。但是张老自己却一直严格要求自己,所以大家对张老的人师风范一致认可。刘黄女士对张老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格修养体会很深:

    我公公十分热爱“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古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不仅成为他研究学问的主旨,更是他自己日常行为的准则。如果说,“自强不息”更多地表现在他对学术造诣的无止境的追求的话,“厚德载物”就更多地表现在他的品德和为人上。所有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待人处世的宽厚和实在,他待人极真诚,这不仅仅来自他的修养,也来自他生性的厚道。

    可见张老的确将这种精神融入他的为人和工作、生活和生命追求之中,成为大师智慧和品德的楷模。张老在各种困难环境中,发愤图强,坚持学术救国;历尽毕生心血研究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事业,树立了他在学术上的丰碑,这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是张老学术常青、生命长寿的重要原因之一。张老还十分偏爱张载在《西铭》中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种发自内心对于自然、人类和社会的终极关怀更是将厚德载物发挥到更高一层境界。老子曾说:“德可以延年。”张老的长寿应该也有这方面的因素。
, 百拇医药
     1.自强不息精神常在

    与冯友兰在一起张老很早就进入哲学之门,除了他的长兄张申府先生的引导,更主要的是他个人的好学勤奋。张老似乎是为读书而生的,自幼年起没有沾染任何恶习,对世俗娱乐一无所好。也不喜欢玩;只是一心一意看书思考写文章,而且将此作为他毕生的事业奋斗,永不疲倦的学术研究就是张老的生命脉搏。

    1988年,与张老深交几十载的冯友兰先生在《张岱年文集·序》中评价张老说:“盖张先生真正是一位如司马迁所说的:‘好学深思’之士,对于哲学重大问题‘心知其意’。”

    当张老还是一个高中生时,他就显示了卓尔不群的智慧:他发表的长短不一的文章包含了他个人早期的哲学观点,并引起了熊十力先生、金岳霖先生和冯友兰先生等的密切关注。冯老先生以为他“必为一年长宿儒”,后来听说是个学生时十分惊讶。张老在27岁时便完成了他一生里程碑式的大作:《中国哲学大纲》。抗日战争期间,蛰居北京的张老在极为艰窘的生活条件下坚持学术研究;由于长期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后来不得不半途中止。
, http://www.100md.com
    1957年,性情耿直、直道而行的张老不过说了几句真话,就被带上“右派”的帽子。但是张老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争取在困境中寻找做点与学术相关的事。但张老也觉得他一生最为遗憾的事就是被冤枉的20年里没有好好做学问。他感慨地说:“可惜呀!20年中我什么工作也不许做。从50岁到70岁,20年里光阴虚度。咳咳……从70岁到90岁又做了20年的工作,可惜精力差多了。”

    但是在这20年里,张老不但要忍受远离自己心爱的学术研究,而且还得忍受地狱般的煎熬:莫须有的罪名,同事、学生和不少小人的落井下石,朋友的疏离冷漠,被下放,被迫参加各种运动,被红卫兵抄家,被人逼,被人整得要置于死地……20年里的辛酸苦辣没有亲身经历的人难以体会!张老也想过自杀以死抗争,但想到死也不容易:死了就成了“自绝于人民”,孩子还小,妻子又没有工作;如果自己走了,一家大小就更惨了。所以张老惟有默默地忍耐,再忍耐。关键时刻先贤大师们给了张老生活的勇气。张老的学生后来说:“先生从少年时代起就喜欢孟子,这时,他常常默诵孟子的话语。孟子高标的大丈夫之浩然正气,给了他在绝境中活下来的勇气。”
, 百拇医药
    生性顽强的张老,在遭受苦难时不但会以自强不息的信念不断自勉;而且胸襟开阔,虚怀若谷的张老,也不会将自己的委屈挫折耿耿于怀,斤斤计较不休;宇宙的浩瀚无形,哲学家的睿智和超脱,使身处逆境的张老反倒心境开阔,超身境外。这可以从1969年9月张老在江西部阳湖畔的鲤鱼洲五七干校劳动回忆可以看出:

    到鲤鱼洲之后,哲学系与历史系共组成第八连。住大草棚。初到鲤鱼洲,参加运石子、编草帘、插稻秧、修水坝等劳动。因年过六十,遂编入老年组,从事种菜劳动……鲤鱼洲土地是红土,有雨是泥,无雨如铜,泥地很滑,我经常摔跤,有一次滑倒,伤了左胫,痛了一百天才好。八连常让老年人值夜班,夜间坐在草棚外守望。我经常值夜班,夜阑人静,万籁俱寂,一片宁静,颇饶静观之趣。仰望天空,星云皎然。多年以来住在城内或近郊,房屋比栉,很难观到星斗,今一片空阔,仰望天空,北斗在目,另有一番情趣。

    “四人帮”粉碎后,举国欢庆,张老也终于在1979年得到精神上的解放。此时的他虽已经是古稀之年,但是20年来蕴藏在张老内心的力量似火山般爆发。短短7年里,张老共撰写了200余万字的论文,进入他人生第二次学术研究的高峰期。对于一个耄耋老者而言,没有非凡的毅力和恒心是写不出来的。到了九十几岁时,张老还每天坚持看书思考,难怪刘黄女士说:
, 百拇医药
    从我结婚起,印象最深的就是我公公的大书桌上,许多年如一日,永不间断地堆满了相识的和素不相识的人送来和寄来的书稿、论文稿,压一把沉甸甸的黄铜尺,上面镌刻着四个字:“自强不息”。他早早起来,就伏在那上面,用工整的蝇头小楷批改文章,包括批改标点符号,改正错别字,并写出意见。曾经读过一篇学生后辈写的文章,说起我公公为他的论文作批点,赞道:“那本身就是一部出色精到的学术论著!

    张老不但做了一辈子学问,也教育了一辈子人。他对于学生关心照顾有目共睹,他对学生的负责更是为人称道。张老教学非常卖力,有时真的可以用拼命来形容:张老会边吃药边上课坚持几个小时之久!这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甚至是拼命精神,正是张老学术生命常青的缘故,也是他的生命精神支柱。同时一辈子都在从事着复杂的脑力劳动,由于松紧相宜,张老的健脑运动也可谓坚持了一辈子,直到张老去世时,头脑思维还很清晰。这些都是他长寿的催化剂。,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