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针骨推拿 > 实验针灸
编号:10978517
[第二章]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及影响因素-针灸学基础理论的现代研究(4)(5)
http://www.100md.com 2006年3月20日 《实验针灸》
     (四)心理因素与针灸作用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生理机能、病理反应以及针灸效应,均受心理因素的影响。《灵枢·本神》曰“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这里的“神”就是指精神心理因素。

    1.心理因素对机体机能的影响 心理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由于所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不同,其个体情绪调节能力、应变能力等心理因素会有很大差别。

    情绪(即情志)是人类一种短暂情感反应,属于心理现象。关于情绪对人体功能的影响,《内经》中就有“喜则气和志达”、“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的描述。在现代研究中痛觉、视觉、嗅觉、听觉、干渴及饥饿都可诱发情绪活动,并伴随发生一系列生理功能变化,包括自主神经功能、躯体运动功能和内分泌方面的变化,这些统称情绪反应。

    情绪反应,在自主神经功能变化方面,可表现为交感神经活动相对增强现象。例如,人在发怒时,显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胃肠运动减弱、瞳孔散大、血液红细胞增多、血糖增高,同时呼吸加深、加快。在某些情绪活动中,也可表现为副交感神经活动相对增强,如人在焦虑时,可引起排尿和排便次数增多、消化液分泌增多。事实上,情绪生理功能反应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立统一活动的结果,有时交感神经占优势,有时则副交感神经占优势,表现形式因人而异。例如,有人在受到惊吓时脸色苍白,显示皮肤血管收缩,属交感神经功能加强反应;但另一些人对同样的惊吓却表现脸色发红,显示皮肤血管扩张。此外,有的人情绪反应主要表现在某些脏器功能改变,如心脏和胃功能可突然发生变化,而自主性功能变化则不明显。
, http://www.100md.com
    在情绪反应中,躯体运动功能变化也很明显。如人在发怒时,可表现出肌紧张和肌肉运动增强。情绪反应的内分泌变化,体现在激素分泌量改变,如人在紧张时,可测得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胰岛素和抗利尿激素等分泌增加。

    2.心理因素对针灸效应的影响 情绪反应可以由受试者主诉情绪体验或研究者观察、测量情绪反应的相关指标(如表情、行为、呼吸、脉搏、血压、皮肤电等)来综合判断。实验证明,情绪安定时,循经感传显著程度可以提高,自主神经系统功能活动也较稳定,因而针灸效应大为提高。所以,通过控制情绪,可以更加充分地发挥针灸效应。实验表明,针刺对痛的情绪成分有一定抑制作用。在受试者背部深部组织内注射高渗氯化钠溶液,随着深部组织痛的形成和加重,可引起皱眉、叹气、不安地扭动身躯、出汗、流泪以至于哭泣等带有明显情绪变化的反应,同时有心率加速、指脉搏波振幅变小、皮肤电反应活跃等生理指标变化。如果在每次注射氯化钠之前都以红色信号灯通知被试者“现在注射药物”,经红色信号与注射药物多次结合后,全部受试者都可建立条件反射性生理指标变化,即单独给予红色信号就能引起心率、指脉搏波和皮肤电活动变化。由于“现在注射药物”红色信号所引起反应是一种与直接刺激分离的,与痛情绪有关的条件反射活动,这样就可能把痛感觉和痛情绪反应分开来进行研究。用这样方法研究表明,针刺经络穴位能抑制由于痛情绪成分所致的指脉搏波、心率和皮肤电活动变化。吗啡对这种痛情绪成分没有明显抑制作用。在临床上,有的患者虽明确地诉痛,但并不带有烦躁不安等强烈情绪色彩,这种状态可以显著地提高痛耐受阈,此类患者的针刺镇痛效果较好。
, 百拇医药
    3.心理因素在针刺麻醉中的作用 随着针麻临床工作的开展,探讨针麻机制及影响因素日益受到重视。心理工作者就心理因素对针麻的影响做了大量工作,研究表明,情绪紧张者针麻效果差,情绪安定者针麻效果好。此外,对针麻认识和信赖程度、思想准备状况、暗示感受性等与针麻效果也有一定关系。

    情绪紧张者进入手术室后,血浆17-羟皮质类固醇含量增高(与病房时相比)比镇静者明显;进针时呼吸、皮肤电位波动都较大,针感、耐针力较差,针刺后,血压、脉搏、皮肤电波动较大,针麻手术中痛反应(皱眉、呻吟、呼叫等)也较大,针刺镇痛或针刺麻醉效果较镇静者差。对针麻有顾虑者进入手术室时,情绪状态多属紧张型。

    暗示对针麻效果的影响,一般采取两种方式进行研究。其一是用测定被试者的暗示感受性的方法,分析暗示与针麻效果的关系,研究这种影响。例如,采用安慰针结合语言引导加示波器显示针刺波形,作为暗示性刺激物,测定受试者暗示感受性,受到暗示后,患者电触觉阈和痛阈都有明显提高,而且对痛越敏感者,越容易接受暗示。暗示感受性和患者对医院、对针麻的信任度密切相关,信任度高则易于接受暗示。研究结果提示,尽管针麻效果较好组易接受暗示者稍多,但暗示感受性与针麻效果的相关性并没有显著意义。以正常人为对象也可得到暗示感受性,但对针刺镇痛效果并无显著影响。其二则是将暗示因素加入到针灸实验中,观察暗示对针灸效果的关系。例如,采用安慰针加语言引导,并结合示波器显示针刺刺激波形的暗示方法,观察对照、针刺、暗示、针刺结合暗示各组的镇痛效果。结果表明,针刺结合暗示组镇痛效果最好,针刺组次之,暗示组再次之。
, http://www.100md.com
    在精神心理因素方面,应当特别强调的是语言或思维活动的作用。临床上,当患者具有战胜疾病的信心和作好充分思想准备时,这种积极的精神状态就能加强针刺镇痛效果,反之当患者顾虑重重、悲观消沉时,就可能削弱针刺镇痛效果。但是,对于后者,如果术前经过解释,消除顾虑,就有可能获得较好针刺麻醉效果。

    分心也有一定作用。若让被试者在注视节拍器摆动并读出摆动数目,以及通过耳机收听音乐的条件下测痛,其痛阈会明显高于一般条件下测得的痛阈。在针刺诱导后,用耳机听音乐,也观察到痛阈、耐痛阈升高的现象。要求受试者迅速计算两位数的方法,也可提高痛感受性或提高针刺镇痛效果。由此看来,分心或转移注意力可对痛觉感受性和针刺镇痛发生影响。

    在认识心理因素在针灸治疗特别是针刺麻醉中的作用问题上,必须澄清两种片面的看法。一种认为针灸疗效主要是心理作用,针刺麻醉主要是靠人的精神因素(如思想觉悟、意志力等)或心理作用(如暗示、转移注意力等),甚而把针灸疗法视为一种迷信,与巫术等同起来,这种看法已被大量的人体与动物实验结果以及兽医针刺麻醉手术成功事实所否定。另一种则认为,在针刺治疗和针刺麻醉中,精神、心理因素是无足轻重的,因而不注意控制患者情绪,调动患者积极性,这也是不正确的。事实上,针灸效应主要是一个生理过程,而心理因素与生理效应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心理因素是影响针灸效应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 百拇医药
    (五)时间因素与针灸作用

    近年来的实验研究证明,时间因素也是影响针灸效应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这将在下一节中详细论述。

    总之,近40年来,在针灸作用特点和影响因素研究中,取得了三个方面的成绩:①肯定了针灸治疗效应的自然属性和特点:针灸是一种基于机体自身调节功能的,具有双向整体性调整作用的,安全、无毒副作用的治疗方法。②随着对影响针灸疗效的各种因素认识的加深,针灸治病的规律性正日益被把握,临床上遴选针灸适应症、预测针灸疗效、疾病预后的方法也渐趋科学、客观。③为最终阐明针灸作用机理积累了宝贵的资料。

    上一页 [1] [2] [3] [4] [5] , http://www.100md.com(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