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 2006年第3期
编号:10953592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受血后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表达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2006年第3期
葡萄糖,,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输血,1材料与方法,2结果,3讨论,【参考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者血液中输入正常红细胞后G-6-PD活性的变化,G-6-PD酶活性升高后患者红细胞抗氧化能力的改善情况。方法 (1)G-6-PD酶活性用酶动力学法检测;(2)红细胞与氧化性药物在体外共同孵育,以出现溶血时间顺序判断抗氧化能力改善。结果 (1)红细胞体外实验G-6-PD缺乏组孵育2h后出现溶血,而加入正常红细胞的混合组与G-6-PD缺乏对照、正常红细胞对照组一样孵育3天均未见溶血;(2)2例疟疾患者输血前红细胞G-6-PD酶活性分别为0.51IU/gHb和0.49IU/gHb输血后G-6-PD活性分别为2.69IU/gHb和2.81IU/gHb,输血后服用氯喹临床上未出现溶血症状和体征,血清胆红素未见明显变化(P>0.05);另1例溶血患者输血后溶血未见持续,血清胆红素下降(P<0.05)。结论 加入正常的红细胞,可提高G-6-PD缺乏者血液中G-6-PD酶活性,从而能避免或减轻因血液中氧化性物质引起的溶血。

    【关键词】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输血

    遗传性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是我国华南及西南各省最常见的遗传病之一,它是蚕豆病、伯氨喹啉类溶血、新生儿黄疸、某些感染性溶血及非球形细胞溶血性贫血的遗传基础。对已确诊为G-6-PD缺乏的患者临床上禁用氧化性药物及蚕豆食品,以预防溶血[1];而发生溶血时,输血仍然是最有效的抢救方法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8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