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更多信息
编号:10988223
专家提醒关注心理健康(图)
http://www.100md.com 2006年3月24日 汕头都市报
专家提醒关注心理健康(图)

     “我女儿小云(化名)今年17岁,读高二,最近经常出现莫名的紧张、焦虑。她害怕上学,也不敢和陌生人交往,特别怕见老师,她到底怎么了?”市民陈女士看到女儿日益孤僻和消瘦,心痛不已。而专家检查鉴定后发现,小云竟患上了只在特定的环境(如学校、课堂)表现明显的“课堂恐惧症”。

    据介绍,小云的家庭条件其实比较优越,家庭成员关系融洽、和睦。小云教养良好,个性温顺、内向,只是平时与人谈话时很少抬头,并习惯性地抓揉衣角或玩弄手指。小云有时会对集体生活产生不安和惧怕,最近特别明显地表现出紧张、焦虑等情绪,除了与个别同学较亲近外,不爱与其他人交流,喜欢把自己关在屋里,不愿去上学。

    汕头市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主任纪汉平认为,小云的莫名紧张、恐惧已远远超出一般的表现,并且已将特定环境的焦虑情绪波及到其它生活场景,有时会表现出一定的自我封闭。而这种情况可初步判定为“(课堂)恐惧症”,它可引发出焦虑和抑郁的表现,但只在特定的环境(学校、课堂)表现明显,对其它生活虽有所影响,却尚未严重泛化。
, 百拇医药
    纪主任分析说,由于小云进入高中以来,课业负担加重,而她的自我期望值也较高;与此同时,家人的高期望等因素使小云想很好地表现自己,但结果却因动机太强而效果不佳以致产生焦虑、恐惧心理,所以其症状主要表现的场所在课堂,且不能自控。从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因素分析,小云的生理反应其实只是表面现象,心理体验才是关键,而外部压力是诱因。

    纪主任建议,小云应接受相关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从而引导她挖掘出少年阶段或更早时期不适的体验,用“认知疗法”引导小云认识到问题的客观存在,使她能勇敢地面对问题与困难;另外,还要引导小云重新体验引起焦虑、恐惧的事件和场景,采取系统脱敏疗法逐步缓解症状,使小云正视现实、回归到正常生活当中。

    纪汉平主任还指出,其实“课堂恐惧症”在青少年学生当中并不罕见。当孩子出现初期症状时,老师和家长没有给予太多关注,使得孩子们的病情不断恶化,并发展成心理疾病。因此,学校及家长应多关心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一旦发现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应及时引导并就医。
, 百拇医药
    面对厌学症,我们有说法

    别用考试成绩定优劣

    小林(初中二年纪学生):我看过好几期《汕头都市报》刊登的有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报道,觉得纪汉平主任分析得很“贴心”,其中也给老师和家长们提出了不少建议。我个人觉得,我们害怕上学和考试还与老师和家长总是根据成绩为我们贴上不同等级的优劣“标签”有关。

    我的学习成绩中等,每到考试都感觉很害怕,但我发现很多同学都和我一样,怕老师公布成绩时总按照分数高低分发试卷。有时考得不好时,觉得老师和同学们都用异样的眼光看我,当时恨不得打个地洞钻进去,根本无心“重树斗志”;有时考试出现了不该犯的错误,个别老师还会当众批评甚至取笑我。另外,我也很怕父母和其他同学家长见面,因为家长们一见面总爱将子女的考试成绩拿出来“比”,一旦我考得不如别的同学,父母就不分青红皂白地呵斥,有时甚至还进行“打骂教育”。
, 百拇医药
    不做作业就成厌学症了?

    小张(聿怀中学初一级学生):

    上小学时,我最开心的是成绩考好了,父母有奖励。但最不开心的也是学习,就是除了不断地做作业,父母还让我做那些永远做不完的题目,还有每个星期的开小灶辅导课。好烦哪!所以,考上初中之后,我像松了一口气,终于能到重点中学读书了,父母该放心啦!可他们还是不放过我,天天催我多做题,说是打好基础。想不通我妈为什么老爱唠叨,现在我连作业都懒得做了,他们却说我是患了厌学症!

    老师观点:让孩子在挫折中成长

    李军(教育界人士):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存和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像小云这样在学校学习过程中承受一定的压力是不可避免。因此,老师和家长应在孩子遭受各种压力和挫折时扮演“引路人”的角色,让孩子认识到生活中压力无处不在,但要学会在挫折中依然健康地成长。
, http://www.100md.com
    作为老师,通常都经过一定的专业训练,并且拥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充当着非同小可的角色。但这不代表要在激烈的学习竞争中盲目地用填鸭式教学,而应该巧用方法,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的乐趣,意识到“其实学习也没这么恐怖”。比如说,不少孩子害怕学英语,但对欧美英文流行歌曲却“情有独钟”,老师就可以积极引导孩子在“娱乐”中学习;又比如,城市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是怎样营造出来的?这就涉及到化学、物理等一系列相关学科知识……其实,中小学的学习大多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只要善于发现其中的乐趣,“厌学”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另外,家长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在孩子的心理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但家长在为孩子创造了优越的物质条件时,往往忽略了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心,学校老师对孩子的教育也陷入了“孤掌难鸣”的境地。因此,建议家长与老师加强配合,共同当好孩子的“心理老师”,多给孩子鼓励,化压力为动力,让孩子学会做生活的“强者”。

    记者手记:让孩子做个快乐的读书人

    自本报“学生心理热线”开通以来,陆续收到的案例多为青少年学生“厌学”的问题。有的学生甚至由最初的“厌恶上学”发展到出现焦虑、紧张等心理问题。“学习”为何让这些青少年厌烦甚至恐惧呢?

    正如心理专家和教育工作者们分析的那样,青少年学生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尚未树立明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大多处于“为何学习?”、“为谁学习?”的迷惘中,孩子的情绪如得不到及时的释放,就可能做出极端的行为来。因此,家长和老师都责无旁贷地要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教会孩子正视激烈的竞争压力,做个快乐的读书人。本期主持人:本报记者邓丹丹,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