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 2006年第3期
编号:10959370
心力衰竭生物机制模式和进展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2006年第3期
心力衰竭,1早期的心肾模式和血流动力学模式,2新近的神经激素模式,3左室重塑作为心衰疾病进展的一个病因,4小结与展望,【参考文献】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已经日益成为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对患者危害最大的疾病,在几种最重要的心脏疾病中,目前只有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仍不断上升。心脏病患者一旦出现心力衰竭,预后很差,死亡率很高,严重危害心脏病患者的身心健康。故对心衰的发生与发展机制的研究显得更为重要,对积极预防心衰发生发展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在本篇综述里笔者将总结心衰领域的最新进展,综述现有概念的几种心衰模式及生物机制进展。

    1 早期的心肾模式和血流动力学模式

    许多学者试图建立一种能解释心衰临床综合征的统一假说,然而没有一个心衰概念模式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临床医生最初把心衰当作不正常的肾血流引起的水钠潴留问题,当内科医生开始进行仔细的血流动力学测量时,结果发现心衰与降低的心输出量和过度的外周血管收缩有关。这种后来的认识导致了心衰“血流动力学模式”或“心脏循环模式”的发展,心衰的发生被认为是心脏泵容量不正常和外周血管过度收缩的结果。然而,虽然心衰的心肾和血流动力学模式解释了心衰病人存在的水钠潴留,却没有一个模式能解释发生于这种综合征的不断的“疾病恶化”,因此,虽然心肾模式为使用利尿剂控制心衰病人的容量状况、血流动力学模式为使用正性肌力药和静脉内血管扩张剂增加心输出量提供了合理的基础,但这些治疗策略并不能阻止心衰的恶化,也没有延长严重心衰病人的寿命[1,2]。

     2 新近的神经激素模式

    2.1 神经激素模式的产生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有证据表明,ACEI和β肾上腺素阻滞剂的治疗对左室功能障碍的自然病程或心肌衰竭可能有益[3~6]。实验和临床试验的数据表明,这两种治疗可以阻止标志心衰自然进程的泵功能障碍的进展,也可以中止甚至逆转进行性的心脏扩大。而这两种治疗的有效结果不是由于药理学而是由于衰竭心脏的生物学效应。上述结果产生了一种观点,认为心衰应该被看作是“神经激素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心衰的进展是生物学活性分子过度表达的结果,而这些活性分子对心脏和循环可以引起有害的后果。

    2.2 神经激素模式作用机制 神经激素模式反映了心力衰竭时起作用的许多分子由神经内分泌系统产生,以激素形式作用于心脏。然而,许多所谓的经典激素如去甲肾上腺素和血管紧张素Ⅱ在心肌内直接合成,再以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起作用已经很明确。另外,一些分子如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钠尿肽、肿瘤坏死因子是产生于心脏内各种细胞类型包括心肌细胞的肽生长因子和(或)细胞活素,而无需神经内分泌的激活。尽管如此,产生于神经内分泌模式的重要的观念认为生物学活性分子综合的过度表达能够独立地引起病人血流动力状态的疾病进展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485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