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 2006年第3期
编号:10959366
开拓肿瘤化疗的新思路——密集式低剂量化疗的启示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2006年第3期
肿瘤,,密集式;低剂量;化疗;肿瘤,1低剂量化疗的由来,2低剂量化疗面临的问题,3未来的研究方向,【参考文献】
     【摘要】 近年来密集式低剂量化疗在小剂量化疗的基础上开始在临床上应用,这种给药方式称节律性化疗(metronomic chemotherapy)。与传统的最大耐受量化疗不同,主要是剂量低,间歇期短,能持续应用。本文对密集式化疗的作用机制、药物种类、剂量、应用方式、持续时间、检测标记物、毒副作用等方面的现状和前景进行综述。

    【关键词】 密集式;低剂量;化疗;肿瘤

    200多年前,Hunter已提出血管生长(angiogenesis)的见解,用以描述发育期间驯鹿角中新生血管的生长。100多年前学者们就注意到肿瘤中血管数多于正常组织的现象,但仅认为是一种炎症反应,并非肿瘤生长所必需。直到1971年,Folkman才正式提出“肿瘤生长依赖于血管生成”的观点,并在进一步研究中发现,实体肿瘤形成初,肿瘤细胞的营养获取及废物的排出是依靠弥散实现,因而生长缓慢;当实体肿瘤直径超过1~2mm时,弥散方式将不能满足肿瘤存活和生长需要。此时,如无新生血管长入,肿瘤组织将发生退化;一旦新生血管长入,肿瘤将迅速生长,且浸润和转移能力大大加强。Folkman等[1,2]把这一现象称为“血管生长切换机制(the balance for the angiogenesis switch)”。因此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所有实体肿瘤的共性。基于上述成果,抗肿瘤血管新生已成为一类新的抗癌靶点。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细胞毒化疗药物的应用是以达到破坏肿瘤细胞为目的,以最大耐受量MTD为基础。所设计的化疗方案目前已成为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传统的化疗方法经过几代肿瘤学家努力和新药的不断问世,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指导下,肿瘤化疗已取得长足的进步[3,4]。但这种最大耐受量方案取得的成绩至今未获明显的突破,似乎到达“平台期”。而且毒副作用大、费用昂贵已成为共识。近几年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崛起,则是改变治疗靶向新尝试的趋势,但高昂的医疗费用却限制它的推广应用。2004年ASCO大会Koto报道长期口服优福定2年的随机Ⅲ期临床试验使早期非小细胞肺癌5年生存率达85%,较对照组明显延长,给肿瘤治疗带来新希望。这种长期低剂量治疗结果很可能与抗血管生成有关。类似的治疗模式Robert在2004年JUNE杂志做了详细的阐述。

     1 低剂量化疗的由来

    早在1978年Lotem和Sachs相继提出急性白血病的某些克隆能在体外被低浓度的抗肿瘤药诱导分化。次年Baccarani首先用低剂量Ara-c成功治疗1例白血病前期患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369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