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90112
“三个大王”成就的企业
http://www.100md.com 2006年4月5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39期(总第2293期 2006.04.05)
     J公司是国内知名的从事医药总代理、总经销的商业企业。它获取第一桶金并完成资本积累的过程却和代理、经销全无关系。但是从这个真实的创业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企业发展过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获得启示。

    上世纪80年代中期,J公司成立伊始只有“一纸批文、5万元钱(借来的)、两辆破自行车”,再就是一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创业团队。

    J公司的第一笔生意,是与汕头一家工厂的30吨扑热息痛出口业务。由于信息灵通,资金问题得以解决,J公司的第一桶金就这样驾轻就熟地赚到了。第一年做下来,生意只有86万元,但毛利却有30多万,不仅还掉了5万元借款和利息,还养活了30多人。

    小试牛刀、初尝甜头的J公司,在国际贸易的路上越走越远。这一阶段,J公司创业史上最有意义的事件是成为“三个大王”。

    一是投资江苏靖江葡萄糖厂。该厂当时除了生产葡萄糖,也生产部分VC。之前他们与青岛外贸公司洽谈合作来完成出口,但1986年由于价格分歧而合作破裂。后该厂无意中看到J公司油印的企业资料,派专人到深圳洽谈,双方一拍即合,达成协议:J公司一次性把30吨货全吃下,同时付给对方5吨的货款。其实,那时J公司销售这30吨VC的难度很大,但是不久刚好开广交会,VC的国际价格都在上涨,行情看好,30吨VC很快一销而空。
, 百拇医药
    三四个月后,机遇再次垂青。江苏靖江葡萄糖厂为把VC从700吨扩产到1500吨的投资计划受阻,1500万元的投入中由于一家投资方临时变卦撤资,资金一下子差了700万元。J公司那时所有的资金加起来才800万元,流动资金才5万,但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后,公司年轻的老总还是作出了一个其他人看来十分冒险的决定:由J公司投资700万元。

    这位老总后来对记者说:“那时不知死字怎么写。如果不投入公司可能不能生存,投入了还有50%的机会可以活。”而且当时他们听说国外某地刚发生爆炸,一年需要5000吨VC,同时美国人开始吃综合维生素,饮料也要加VC。这次投资没有经过任何严格意义的市场调研,但决策者对形势的把握已经暗合了市场的发展趋势。此后,VC价格果然一路渐长,一年下来,J公司被业内称为VC大王。一时间,这个实际上白手起家的小公司,在国内引起了轰动。

    二是投资安徽淮南第二味精厂。成为VC大王后的J公司声名鹊起,前来寻求合作的企业也渐渐多起来。这家味精厂就是其中之一,也希望帮助扩产。J公司从上海的一个顾问处了解到,用土霉素可以做成强力霉素,而1吨强力霉素等于5吨土霉素的出口创汇量,于是欣然同意投资。
, http://www.100md.com
    后来的业绩证明,以上两次投资是J公司创业历史上最成功的投资。

    而此后该公司成为第三个“大王”却是在进口领域。1987年,由于各省都下达了新诺明(磺胺二甲基嘧啶)的出口创汇任务,国内能卖的都卖空了,而此时正逢我国西南、西北发生流脑,国内市场已经供不应求。当时J公司老总恰好到香港考察,本来是想把国内的新诺明卖出去,但对方表示他们有80吨更便宜的。J公司老总马上嗅到了商机,“象战场上枪声就是命令一样,商机就是命令。”于是,他们当场改变计划,不仅不出口了,还杀回来补充国内市场。他们没有被突如其来的好事冲昏头脑,沉住气把价格压低。出于对J公司的信任,香港公司没签合同当场就定下了这笔生意。

    那时内地去香港的人大多会旅游几天才回来,但J公司老总第二天就赶回深圳发传真、打电报,向各地报价,订单立刻雪片般飞来。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场意料之外的台风来袭,他们的前40吨货物运到中途被迫暂到菲律宾避风。除此天灾以外,还有一段小插曲。香港供应商承诺的是80吨英国的货物,实际其中40吨是由印度生产、然后到英国改包装的。而且送完前40吨货物后,对方谎称没货,却暗中自己卖。
, 百拇医药
    从这里可以看出,J公司是在波诡云谲的商场里打拼出来的。有人可能要把一个公司的创业成功归功于机遇、幸运,但事业的成功有其内在的必然性。

    J公司成为中国的“新诺明大王”之后,业界再次为之震动。谁都想不到,大家一窝蜂似地都做出口,J公司却杀个回马枪。当时有很多小厂家因此垮台,J公司遭到过他们的咒骂。但在J公司老总眼中,“市场竞争是残酷无情的,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上战场有谁想过我死你活?”这是一个军人的意念,更是一个商人的生存哲学。

    到1988年,J公司的出口创汇额已经飙升到500多万美金,是当年深圳市医药行业创汇最多的企业之一,在全国名声大躁。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39期, 百拇医药(殷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