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热点关注 > 热点报道
编号:10987154
张迎莲命运牵动众人心 京华天使基金已经破50万
http://www.100md.com 2006年4月5日 京华时报
     【来源:京华时报】

    倡议书

    没有一个人会被放弃

    一个真实的故事 家住山西省浑源县广泥沟村的张迎莲是一个机敏伶俐的小姑娘,但先天性心脏病却让这个10岁女孩的生命时钟开始提前倒数。先天性心脏病并非不治之症,然而1万元的手术费难住了收入微薄的小迎莲一家。

    现在,小迎莲只能靠打点滴维持生命,她不知道死神会在哪一天到来。(详见本报昨日A04版相关报道)

    一组惊人的数据 在我国农村地区,类似小迎莲家这样的遭遇并不鲜见。调查显示:现在我国农村地区约有40%—60%的人看不起病。在中西部农村,因为看不起病、住不起医院而病死在家的人,估计占病死人群的60%-80%。

    在我国许多乡镇卫生院,听诊器、血压计和体温表是乡村医生用来诊病的“老三件”;“小病硬扛,大病等死”、“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做个阑尾炎,白耕一年田”……这些浸满苦涩的乡间民谣,则是贫困农村群众看病难的真实写照。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无法无动于衷。
, http://www.100md.com
    根据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调查,只需5万元就可建成一所村级卫生站;只需20万元就可建起一所乡级卫生院。我们能不能在那些最贫穷、最需要医疗救助的乡村,捐建一批医疗网点,让生活在这些地区的贫穷农民能够“小病不出村,大病才上医院?”

    我们可能没有力量改变他们所有人的命运,我们的帮助相对于他们的需要来说可能只是杯水车薪,但你我伸出的援手会让他们看到希望,让他们也让我们更加笃信: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会被放弃!

    京华时报社

    2006年4月3日

    本报讯 (记者田乾峰 毕磊)昨天是“京华天使基金”启动募资的首日。截至昨晚,“京华天使基金”收到来自企业、团体及个人捐赠的善款已达501000元。此外,还有许多读者和企业给本报及红十字基金会打来电话咨询,对此次“京华天使行动”表示支持,并表达了捐款的意愿。
, 百拇医药
    昨天上午,在北京做生意的河南籍读者王先生给本报热线打来电话,咨询“京华天使基金”的具体捐赠细节。他说,他想捐款5万元在自己的家乡河南省南阳市农村建一个卫生站。

    王先生说,前几年,他的姐夫在老家得了急性心肌梗塞,家人用三轮车将其拉到医院。当时,病人情况非常危急,虽然送到医院后进行了手术,最终还是没有抢救过来。后来,医生对他们说,只要在路上将病人平放在车上做人工呼吸,病人就有希望,但当时村里没有人懂得如何进行紧急处理,因此没能挽回他姐夫的生命。

    王先生还说,因为他曾经历过因缺乏医疗条件导致亲人病亡的伤痛,了解农村“就医难”的真实情况,所以,他一直想为家乡的医疗事业做点什么,以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山西的康女士打来电话说,她父亲生前存下了一笔钱,临终前叮嘱子女要用这笔钱给老家农民做一点好事。看过本报昨天推出的“京华天使行动”报道,她跟姊妹们商量过后,决定给老家捐建一所卫生站,以完成父亲的遗愿。
, http://www.100md.com
    另一方面,许多捐款咨询电话也打到了中国红十字基金会310室。面对那些关心此次活动的人们,红十字基金会海外联络部刘选国部长在电话中一次又一次地详细介绍了此次“京华天使基金”的捐赠、使用和监督方式。

    刘选国说,许多打来电话的人都在电话中表示,看到京华时报对各地贫困农村医疗状况的报道后很受触动,目前正在与同事们商议共同捐资建卫生站,具体的捐助金额和时间还要再商议,这两天确定后会向红十字基金会正式申请。

    ■关注

    张迎莲命运牵动众人心

    本报讯 (记者毕磊 田乾峰)在昨天本报及红十字基金会接到的电话中,许多读者还表达了对本报昨天报道中提及的山西省浑源县广泥沟村10岁女孩张迎莲命运的关注,他们表示愿意为挽救这个小女孩的生命尽自己一份力量。

    读者李先生说,他在一家小单位,效益虽然不好,但许多同事看到本报关于农村医疗现状的调查后,都希望能够为他们做些事。他说:“捐建一个卫生站对我们来说有些困难,但是如果能够用1万块钱让这个小女孩重获生命的希望,我们也就满足了。”

    李先生表示,他要跟单位同事商量一下,如果单位捐的钱不够,他还将召集邻居们筹集一些资金。

    在北京西站附近务工的贾先生也说,看完报道后,他想给张迎莲捐100元,他的一位伙伴也想捐50元,以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有健康问题到医问吧,给您满意解答》》》》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