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90204
第三方监督缺位让“问责”陷于尴尬
http://www.100md.com 2006年4月7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40期(总第2294期 2006.04.07)
     记者手记

    还是监督问题。

    医疗机构给科室下达创收指标的现象实在是太普遍了。因为逐利,过度医疗、大处方、小金库、开单提成、甚至科室承包等原本距离医院很远的违规做法也随“创收指标”而生。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来谈,彻底打击这些违规行为已经势在必行。

    卫生主管部门不失时机地提出要对这一现象进行“问责”,而且还以新闻发布的形式表明了主管部门的决心,这无论如何是令人欢欣鼓舞的。但是从问题产生的根源来说,目前这种并未细化的问责方式,让人多少对其效果有些担心。

    一位医院管理者就曾直接反问笔者:“就医院而言,应该说没有哪家医院会把这项工作称为‘创收指标’,这也太明目张胆了;如果主管部门已经明确这个叫法,医院肯定会偷换概念,在正式提法上让主管部门难以对号入座。很显然,对‘创收指标’的问责很难实现。”

    但为何医院“创收指标”现象事实上愈演愈烈呢?有人说是主管部门对这种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没有让医院管理者感到“痛”,也有人说医院与患者之间的严重信息不对称,导致患者监督没有发挥作用。这些听起来似乎都有些道理。

    由此看来,如果有一个真正独立于医患双方的第三方监督机构,能够及时揭露出医院存在的类似问题并引导社会舆论的参与,把医院的这些现象和管理问题直接暴露在大众面前,让医院管理者感到震慑,或许能够解决监督缺位带来的诸多问题。(汪言安)

    医药经济报2006年 医院周刊第13期,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