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90216
诊断乳腺癌 基因检测不可靠?
http://www.100md.com 2006年4月7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40期(总第2294期 2006.04.07)
     基因BRCA1和BRCA2发生变异,很可能会引发乳腺癌或卵巢癌。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由此引发了许多年轻女性的担心和疑惑:一旦检测到基因BRCA1和BRCA2突变后,是否一定要进行预防性的乳房或者卵巢切除,才能做到“万无一失”地防止疾病的发生?

    但是,最近一项新的研究结果为这些女性带来了更大的困扰:据新一期《美国医学会杂志》报道,现有的临床基因检测方法在筛选肿瘤时可能会漏诊12%~17%的乳腺癌患者;而且,除了基因BRCA1和BRCA2,其他基因的突变也会成为引发乳腺癌的“罪魁祸首”。

    乳腺癌和基因检测

    乳腺癌是女性中最为常见的肿瘤之一。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乳腺癌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约5%~10%的乳腺癌患者呈家族聚集倾向。1990年,科学家发现了第一个家族性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约1/3的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与基因BRCA1突变有关。携带BRCA1突变基因的个体,在一生中患乳腺癌的风险高达80%~90%。1994年,科学家发现了第二个与乳腺癌遗传密切相关的基因BRCA2。BRCA2基因突变者的乳腺癌患病风险高达45%。同时出现基因BRCA1和BRCA2共同突变者,罹患乳腺癌的几率大大升高。
, 百拇医药
    卵巢癌为继发肿瘤,与基因BRCA2的突变相关。研究发现,CHEK2、TP53以及PTEN等基因的突变也会增加女性患乳腺癌的危险。因此,在对乳腺癌和卵巢癌进行筛选诊断时,利用基因检测技术加以辅助诊断,对确定哪些女性和家族更容易患癌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基因重组→漏诊是必然

    但是,研究发现,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携带的BRCA1、BRCA2突变基因无法被明确检测出来,而这些患者也存在患乳腺癌的高危因素,最终导致漏诊。美国华盛顿大学Mary-Ckaire King博士等人在新一期《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发表的关于“乳腺癌高危发病家族BRCA1、BRCA2、CHEK2、TP53基因的研究”中指出,现有的临床检测手段无法检测到一部分BRCA1、BRCA2基因重排后的信息,而与乳腺癌发病密切相关的CHEK2和TP53基因变异也需要有更有效的检测手段才能检测出来。

    在研究中,研究人员应用多元连接探针法(muktipkex kigation-dependent probe,MLDP),利用简单的亲和、连接及放大反应,于同一试管中检测不同的核苷酸序列的拷贝数变化。该研究通过对患者染色体上DNA序列中的裂点进行识别,从分子水平上检测基因的变异度。目前这种方法仅在实验室中开展,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
, 百拇医药
    共有300名临床筛选检测为BRCA基因突变阴性结果的乳腺癌患者接受了本次基因检测。这些患者的家系中均有超过4例以上的乳腺或卵巢恶性肿瘤的病史。结果发现,其中35名测试者(12%)的基因片段中存在BRCA1或BRCA2的基因重组,另外17名患者(5%)携带有其他不可预知的突变类型。在对CHEK2基因的检测中,测到14名测试者携带有突变基因,还有3名患者存在TP53基因的突变。研究人员发现,BRCA1和BRCA2的重组基因大小不等,小的连1kb都不到,大的超过了170kb,其中有14例的基因结构是首次发现。统计显示,发生BRCA1基因重组的比例在40岁以下的女性中较高(16%)。因此,研究人员推断,筛选漏诊很可能会在受检测的年轻患者中有更高的概率。

    未来方向:减少“意外”出错

    正是因为突变基因的高变异度,到目前为止,关于是否将基因检测结果作为诊断依据以及是否需要进行基因治疗,还是医学界人士“争论不休”的话题。

    King博士在文章的最后结论中提到,“乳腺癌的致病基因变异度很大,最近不少科学家都陆续发现了越来越多的突变基因结构。因此,我们必须为临床提供更多的检测方法,及早发现并作必要的治疗,以降低肿瘤的发病率。”目前,包括MLDP等检测方法还仅在一些非营利性的实验室中进行,如果将来推广到临床上,用以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的准确率,将有利于临床医生及时采取必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医药经济报2006年 医院周刊第13期, 百拇医药(董欢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