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针骨推拿 > 中医骨伤学
编号:10962280
笫九章 第三节 骨关节结核
http://www.100md.com 《中医骨伤学》
     骨、关节的结核杆菌感染称骨关节结核。骨关节结核相当于古代所称的"骨痨"。因寒性脓肿形成后,可流窜他处,溃后难敛,经常流出稀薄如痰的脓液,故又称"流痰"。按其发病部位而有不同的别名,如"龟背痰"、"附骨痰"、"鹤膝痰"等。骨关节结核好发于15岁以下的儿童。

    一、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认为,先天不足,久病体虚,复受阴寒之邪是产生本病的根本原因。正气亏损,肝肾虚弱,筋肉骨骼不健,膜理不密为病之内因,骨关节长期负重,慢性劳损,感受风寒湿,外邪(结核杆菌)乘虚而人,留着筋骨,凝聚为痰为病之外因。在整个病程中,既有先天不足、肝肾亏损之虚,又有气血不和、痰浊凝聚之实。当正气充沛时,病情好转或稳定,正气衰颓时,可复发加重。

    本病起始感受阴寒之邪,留着筋骨,凝聚为痰,其脓也为寒性脓肿,日久阴液耗损累及肾阴,阴亏火旺,所以在中、后期常出现阴虚火旺的证候。有时虚实互见,但中、后期以阴虚为主,倘若脾胃失健治之较难。而先天不足,久病气血虚弱者,易生虚热。

    骨关节结核由结核杆菌侵入骨关节所引起,属继发病灶,其原发灶多在呼吸系统或消化系统。骨关节结核有时出现在原发病灶形成后的几周内,有时也可出现在原发病灶形成数年甚至愈合之后。

    若健康状况良好,机体抵抗力强,则不易发病;而在健康欠佳、机体抵抗力低下时,才促成结核杆菌的滋长繁殖,形成病灶。骨关节结核多发生在负重大、运动多的骨关节,如脊柱、髋关节、膝关节。

    骨关节结核的病灶形成,初起多局限于骨与滑膜,以后扩散到全关节。当结核杆菌侵入骨关节后,在适当的条件下开始繁殖,局部所引起的病理变化与其他部位的结核病灶基本相同,可分为渗出期、增殖期、干酪期三期,以后可出现两种情况,一为病灶缩小愈合,一为病灶发展扩大。根据病变发展情况,又可分为下列类型。

    1.单纯骨结核:可发生于松质骨和密质骨,前者表现为骨质破坏,产生结核肉芽组织、干酪样液化、死骨形成或空洞,但无新生骨。后者表现为骨增生、骨膜增厚。

    2.单纯滑膜结核:病灶限于滑膜,滑膜充血、水肿、增厚,并产生大量结核性渗出液。有时滑膜肉芽组织沿软骨边缘向内蔓延,造成软骨和骨面分离。

    3.全关节结核:单纯骨结核或单纯滑膜结核,未能及时治疗,病变继续发展,可造成关节滑膜、骨、软骨部有结核感染,使关节软骨、骨相继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关节间隙变窄或消失。

    单纯骨结核和单纯滑膜结核的关节面尚完整无损或基本无损,若能及时有效治疗,关节功能可以保存;全关节结核愈后,关节活动功能难于完全保存。如病灶继续发展,穿破皮肤,形成窦道,以致化脓菌乘虚而人,造成混合感染,治疗就更加困难。

    二、辨证论治

    (一)辨证依据

    虽然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和X线检查,除单纯滑膜结核外,大多数都能作出比较正确的诊断,但确诊必须靠细菌学和病理学检查,尤其是单纯滑膜结核。临床最常见为脊柱结核、髋关节结核和膝关节结核。

    1.病史:结核病接触史和患病史对本病的诊断非常重要。

    2.症状:结核病发病缓慢。有低热、贫血、消瘦、乏力、纳呆、盗汗,儿童尤为明显。

    3,体征

    (1)局部疼痛:早期患处仅有隐隐酸痛,常不引起重视,但局部有叩痛。当神经根受到刺激时,可出现放射性疼痛。如脊柱结核出现上肢、下肢或胸壁及腹壁周围的放射性疼痛,常在咳嗽、喷嚏或用力排便时加剧,髋关节结核疼痛部位多在髋部,但由于闭孔神经受炎症刺激,疼痛亦可放射至膝部。

    (2)运动障碍:脊柱结核最早的症状为患椎周围肌肉痉挛,造成该部脊柱运动障碍。脊柱结核还可因为脊髓受压而引起截瘫。当颈椎发生结核时,患者不能仰头向上,当腰椎或胸腰段发生结核时,患者不能弯腰拾物,儿童无外伤史突然跛行时,应考虑为髋关节结核。

    (3)畸形:如胸椎结核,可见脊柱畸形,形成龟背。髋关节结核髋部常屈曲挛缩畸形。膝关节结核,大腿肌肉萎缩,关节肿胀明显,呈屈曲挛缩,形如鹤膝,日久形成半脱位或膝内翻、外翻畸形。

    (4)冷脓肿:关节肿胀,胸椎和腰椎结核的冷性脓肿常出现在腰腹部或腹股沟处。髋关节结核冷性脓肿可出现在髋关节附近或大腿外侧远端处。

    4.早期X线检查发现松质骨部显示骨质密度减低,骨小梁模糊。如病灶在骨骼中心者,死骨吸收后形成空洞,空洞边缘致密增厚;如病灶在骨骼边缘者,呈虫蚀样改变。若滑膜结核则可见到滑膜肿胀、骨质疏松,与慢性滑膜炎相似。若病变侵犯到关节,可见关节腔变窄或消失,可有死骨、脓肿阴影。

    5.实验室检查:病变活动期血沉加快,稳定期或恢复期血沉逐渐恢复正常;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关节穿刺液结核菌培养阳性率一般在50%一60%。单纯滑膜结核和椎体结核难以确诊时可作活体组织病理检查。

    (二)辨证鉴别 ;

    1.类风湿性关节炎:单纯滑膜结核常不易与单发或少发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鉴别。类风湿性关节炎好发于20-55岁的女性。受累关节常为手足小关节及肘、腕、膝、踝等关节。除足拇趾和拇指外,结核病很少侵犯手足小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血清类风湿因子试验可能为阳性。

    2.强直性脊柱炎:本病好发于15-35岁的男性,受累部位常为脊柱、骶髂、髋、膝等关节。病人血清中HLA-B27抗原多为阳性。骶髂、髋、膝关节病变常为多发,骶髂关节病变常为双侧性。脊柱病变以强直为特点,病人胸廓活动度多明显受限。本病绝对不化脓,也不形成死骨。根据上述这些特点可与结核鉴别。

    3.化脓性关节炎:急性化脓性关节炎不易与关节结核混淆。但当关节结核呈急性发病 (骨端结核病灶内的脓液突人关节腔内)或化脓性关节炎表现为亚急性或慢性时二者常不易区别。病史、胸部X线片或关节穿刺液的细菌学检查可以帮助鉴别。

    4.化脓性骨髓炎: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大多发病急骤,全身中毒和局部炎症症状明显, X线片可见骨质广泛破坏、大块死骨及大量骨膜、新骨形成,容易与骨干结核鉴别。但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无论发生在骨干或骨端,都不易与骨结核鉴别。确诊须靠细菌学和病理学检查。

    5.骨肿瘤:骨干结核须与Ewing吧瘤鉴别。椎体中心型结核须与椎体网织细胞肉瘤或转移癌鉴别。掌指骨结核须与掌指骨内生软骨瘤鉴别。结核病接触史、患病史可帮助鉴别。确诊须靠病理检查。

    (三)辨证

    骨关节结核可分三期辨证。

    1.初期:起病缓慢,症状不显,少气无力,全身倦怠。早期患处仅有隐隐酸痛,常不引起重视,继而夜间疼痛明显,动则疼痛加剧,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象沉细。

    2.中期:受累部位逐渐肿起,关节活动障碍,日晡潮热(体温约37.5℃一38.5℃)或盗汗,失眠,胃纳差,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沉细数。

    3.后期:瘘管窦道形成,时流稀脓或夹有干酪样物质,久则管口陷凹,周围皮色紫暗,不易收口。有肌肉萎缩、日渐消瘦、精神萎靡、面色无华、心悸失眠、盗汗日重、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等症。

    (四)论治

    由于本病是继发病变,预防的关键在于对原发的肺和肠结核的防治,以降低骨与关节结核的发病率。对于已形成的骨与关节病变,应贯彻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以便缩短疗程、减少残废并降低复发率。治疗时必须着重整体辨证论治,局部制动,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和在阳光空气充足的环境下疗养;对有手术适应症者应在抗结核药物辅助治疗下施行病灶清除术。

    1.外治

    (1)局部固定:可选用夹板、石膏等,将肢体关节固定于功能位置。局部固定时间须至患肢完全痊愈为止,往往需时一至两年左右。

    (2)矫正畸形:若肢体关节挛缩在非功能位置时,则须先矫正畸形,可牵引3-4周,逐渐矫正畸形。一般不主张在麻醉下强迫矫正,以免结核菌散播。 ;

    (3)外用药物:初期用回阳玉龙膏、阳和解凝膏,另掺桂麝散外贴以促其消散。至中期,若寒性脓肿位在关节或体表,切忌挤破或滥用切开排脓,可在严密消毒下,穿刺抽出脓液,或于抽脓后,脓腔内注射抗结核药物。若后期疮面红活时,可用生肌散收口;若窦道长期不愈合者,可先用五五丹药线插入,提毒去腐,或行手术搔扒,将腐肉、瘢痕刮除,外用生肌玉红膏贴敷。

    若脓肿、死骨较大,窦道经久不愈或脊髓受压者,应施行手术,以保存关节活动功能,矫正畸形,解除压迫和制止病变发展。

    2,内治

    (1)初期:宜温通经络、散寒化痰,如阳和汤等。

    (2)中期:宜扶正托毒、化瘀消肿,用托里散或托里透脓汤等。

    (3)后期:气血两亏者,宜补气养血,用人参养荣汤或十全大补汤及先天大造丸;若阴虚火旺,治宜养阴清热,用大补阴丸合清骨散。

    此外,在上述方药使用时宜适当配合使用2-3种抗结核药物。,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