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针骨推拿 > 中医骨伤学
编号:10962193
第一章 第二节 基础理论形成期
http://www.100md.com 《中医骨伤学》
     一、春秋战国汉代(公元前722年-公元220年)

    这是中医学隆盛的时期。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显著发展,学术思想非常活跃,出现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局面,我国医学也有很大发展,骨伤科基础理论初步形成。在临证医学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对医药的临床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并提高到理论,出现了中医学的经典著作《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和《伤寒杂病论》,确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我国医药学发展的基础。《内经》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人体解剖、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基本理论。

    《灵枢·经水》记载: "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灵枢·骨度》对人体头颅、躯干、四肢各部骨骼的长短、大小、广狭标记测量的尺寸.

    《灵枢·经筋》论述了附属手十二经脉的筋肉系统。《素问·缪刺论》记载:"人有所堕坠,恶血留内……此上伤厥阴之脉,下伤少阴之络。"《内经》阐发的肝主筋、肾主骨、脾主肌肉、气伤痛、形伤肿等基础理论,一直指导着伤科临床医疗实践。《内经》还论述了骨病的病因病机。《灵枢·痈疽》曰:"热胜则腐肉,肉腐则为脓。"记载了骨关节、软组织、血源性化脓性感染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辨证论治。
, http://www.100md.com
    在治疗方法上采用了针灸、熨贴、按摩和药物等治疗方法。对骨关节化脓性感染,主张内外兼顾,内服清热解毒药物和切开排脓引流、外敷药膏同用,对化脓性关节炎还提出了切开引流的指征和禁忌。《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素问·生气通天论》则记载:"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迟短,小筋弛长,迟短为拘,弛长为痿。"《素问·痿论》将痿证分为痿痹、脉痿、筋痿、肉痿、骨痿,分别论述其病因病理、辨证治疗。

    此外,《吕氏春秋·季春纪》认为: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主张采用运动锻炼法治疗足部"痿痹",为后世应用动静结合治疗骨科疾病理论奠定了基础。

    1973年马王堆出土的医帛书《五十二病方》记载了金伤、刃伤、外伤出血等多种外伤疾病,以及止痛、止血药物,和洗涤创伤或感染伤口的治疗方法。该书载录中药247种,方剂283首,其中治伤方17首,治伤痉方6首,治痈疽方22首。并记载了"痉者,伤,风入伤,身信(伸)而不能诎(屈)"。
, 百拇医药
    这是对创伤后严重并发症--破伤风的最早记载。《帛画导引图》还绘有导引练功图等。《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脉死候》有"折骨绝筋"和"折骨裂肤"等记载,说明当时对筋骨损伤和开放性骨折已有一定的认识。

    西汉时期,名医淳于意有两则完整的伤科病案记载:一则是堕马致伤 一则是举重致伤。病例中有主诉、病史及治疗经过。成书于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中药365种,用于骨伤科的约有100种药物。汉代名医华佗既能用方药、针灸治病,更擅长手术。

    他发明了麻沸散,施行于剖腹术、死骨剔除术,并创立了五禽戏,指出体育锻炼的作用和重要性。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总结前人医疗成就,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著成《伤寒杂病论》一书,这是我国最早的临床医学巨著。他在《内经》《难经》的理论基础上,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创立了理、法、方.药结合的辨证论治体系。

    二、魏晋-隋唐五代(公元220-960年)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战乱频繁、骨伤科疾病多发的时期,因而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医学的发展趋向专科化,骨伤科在诊断和治疗技术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成为一个专门学科。晋代葛洪所著《肘后救卒方》记载了下颌关节脱位的整复方法:"令人两手牵其颐已,暂推之,急出大指,或咋伤也。"
, 百拇医药
    这是世界上最早记载的下颌关节脱位手法整复方法。该书还首先记载了夹板(竹片)固定骨折,指出固定后患肢不要转动,以免骨折重新移位,同时夹缚松紧要适宜。他论述了对开放伤口早期处理的重要性,对腹部创伤肠断裂采用桑皮线进行肠缝合术。记载了颅脑损伤、大动脉损伤出血等危重症的救治方法,并首创了口对口吹气法抢救卒死病人的复苏术。

    南北朝时期,龚庆宣著《刘涓子鬼遗方》,对金疮、痈疽疾病等用外消、内托、排脓、生肌、灭瘢等治法,收载的治疗金疮跌仆方剂计有34首之多。

    隋代巢元方所著《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中医病理专著,载录证候1720条。该书已将伤科病列为专章,其中有"金疮病诸候"23论,"腕伤病渚候"9论,对创伤骨折及其并发症的病源、证候作了深入的论述,对骨折的处理提出了较多合理的治疗方法。 "中风候"、"金创中风痉候"对破伤风的症状描述非常详细,并指出这是创伤后的并发症。"金疮病诸候"论述了金疮化脓感染的病因病理,提出清创疗法要做到早期清创,清创要彻底,正确分层缝合,正确包扎,为后世清创术奠定基础。若已化脓则须清除碎骨,伤口不宜再缝,亦不宜再敷膏药。
, 百拇医药
    "金疮筋急相引痛不得屈伸候"和"金疮伤筋断骨候"记载了血循环障碍、神经麻痹、运动障碍的症状,指出开放性损伤要在伤后立即进行缝合,断裂的骨块亦可用线缝合固定,这是有关骨折内固定的最早记载。"箭镞金刃人肉及骨不出候"指出开放性骨折应在除去异物及碎骨后敷药,否则创口难愈合。"金疮久不瘥候"论述了伤口久不愈合,脓流不止,是由于伤处有碎骨或异物存在,必须敞开伤口,取出异物,方能使伤口愈合。

    "附骨疽候"提出成人的髋关节、膝关节,儿童的脊椎、膝关节是附骨疽的好发部位,指出化脓性骨感染分为附骨痈肿(急性)和附骨疽(慢性)两类型。唐代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备急千金翼方》是中医临床百科全书,总结了骨伤 ·

    科常用药物,介绍了人工呼吸、止血、镇痛等疗法,记录了下颌关节脱位整复采用蜡疗和热敷等外治法。王焘所著《外台秘要》是一部综合性医学论著,主张用毡作湿热敷,可减轻损伤肢体的疼痛。

    蔺道人所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书,分述骨折、脱位、内伤三大类证型。总结了骨折的治疗原则为复位、夹板固定、功能锻炼和药物治疗。指出复位前要用手摸伤处,弄清骨折移位情况,然后采用拔伸、捺正等方法整复移位,骨折复位后,将软布垫放在肢体上,再用适合肢体外形的杉树皮夹板固定。其对筋骨并重、动静结合的理论有更进一步的阐发。
, 百拇医药
    书中指出:"凡曲转,如手腕脚凹手指之类,要转动……时时为之方可。"对开放性骨折的治疗、处理方法比隋代更进一步,用经过煮沸消毒的水将污染的伤口和骨片冲洗干净,然后快刀进行扩创,将断骨复位,用清洁的"绢片包之","不可见风着水"。该书还首次记载了髋关节脱位,将髋关节脱位分为前脱位和后脱位两类,采用手牵足蹬法整复髋关节后脱位。利用杠杆原理,采用"椅背复位法"整复肩关节脱位。

    对内伤的治疗,采用"七步"治疗法,提出了伤损按早、中、晚三期治疗的方案。该书还重点介绍了骨折损伤内外用药经验,书中载方40余首,用药的方法有洗、贴、糁、揩及内服法,为骨伤科辨证、立法、处方用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蔺道人的骨折疗法,反映了他的整体观念、动静结合、辨证论治的治疗思想。这种治疗观点以及他所运用的整复、局部外固定和练功、内外用药四大治法处理骨折,成为以后1000多年中医治疗骨折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