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河北医学》 > 2006年第3期
编号:10965785
卵黄囊瘤临床病理分析
http://www.100md.com 《河北医学杂志》 2006年第3期
卵黄囊瘤,,卵黄囊瘤;,生殖细胞;,误诊,1对象与方法,2结果,3讨论,参考文献:
     关键词: 卵黄囊瘤; 生殖细胞; 误诊

    卵黄囊瘤(yolk sac tumor,YST),(又名内胚窦瘤,endodermal sinus tumors)是一种起源于生殖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大约占原始生殖细胞肿瘤的20%。在20岁以下的女性它们与无性细胞瘤同样常见。它们最常发生在儿童和青春期,平均年龄19岁,40岁以上极为罕见。常发生于性腺部位,也可发生在生殖细胞从卵黄囊迁移生殖嵴的中线路径上[1~3]。我院诊治过卵黄囊瘤12例,都经病理证实。现就其临床病理形态学特点及其组织起源等问题,结合复习文献加以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1.1 年龄:本病发病年龄较轻,多见于少女和青年妇女,自4~27岁,平均年龄15岁。

    1.1.2 部位:发生于卵巢者10例,其中双侧1例,发生于睾丸1例,骶尾部1例。

    1.1.3 出现症状到就诊间隔时间。长短不一,自一周到九月,平均三个月。

    1.1.4 主要症状和体征:12例全部有肿块,腹痛9例,发热7例,3例有血性腹水,其中有1例腹腔内广泛转移,未能将卵巢肿块切除,此例合并妊娠。

    1.1.5 临床误诊:12例中有3例误诊为卵巢囊肿,其余9例为腹腔肿块手术探查。

    1.2 方法:标本经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4μm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S-P法),所用抗体为AFP,AACT,PLAP,CEA,EMA,HCG,CK(pan),PCNA等。必要时取新鲜肿瘤组织标本用2.5%戊二醛固定,按电镜标本制作程序制作成铜网后透射电镜观察。

     2 结果

    2.1 肉眼检查:肿瘤体积常较大,圆形或椭圆形,直径5~17cm,除睾丸和骶尾部2例在10.0cm以内,10例卵巢肿瘤全部在10.0cm以上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93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