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药杂志》 > 2006年第3期
编号:10965589
肿瘤患者心理问题解析与治疗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药杂志》 2006年第3期
肿瘤,1对肿瘤发病原因的认识,2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特征,3肿瘤患者心态与抗癌治疗的疗效关系,4推广癌症最新治疗模式(手术+放化疗+双灵固本散)并注重心理治疗提升抗癌疗效
     我国肿瘤发病率在逐年上升,恶性肿瘤死亡率高,在一些地区和城市,其死亡率占疾病死亡之首位,按死亡水平计算,全国每1min就有2人死于癌症,每天约有近1500人被癌症夺走生命。为何肿瘤的发病率如此之高?为何一经确诊大多为中晚期患者?为何确诊后虽经多方治疗死亡率还是很高?的确是摆在从事肿瘤防治科研与临床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也是所有关心健康的人们十分注重的问题。

    其实,只要人们能正确认识肿瘤的有关知识,积极采取预防措施,肿瘤的发病率是可以下降的;同时对肿瘤患者实行早期诊断,规范化治疗也是可以治愈的,即便是癌症的中晚期,通过有效治疗可以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其死亡率必然会下降。根据肿瘤的发病情况,现就肿瘤的发生与治疗,结合实践谈谈肿瘤心理问题有关知识,但愿能在预防和治疗肿瘤中起作用。

     1 对肿瘤发病原因的认识

    现已知主要原因有:(1)化学因素,如多环芳烃类、 芳香胺类、亚硝基化合物;(2)物理因素,如电离辐射、紫外线等作用;(3)生物因素,如病毒、细菌、寄生虫感染等;(4)社会心理因素等作用于机体;其中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致癌,已引起重视,而社会心理因素能导致癌症的发生鲜为人知,未予重视。

    第十二届国际癌症大会十分重视并强调心理社会因素,在恶性肿瘤的发生中的作用,有研究认为“各种不良社会因素使人体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功能失调导致在较长期的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作用下使正常细胞转化成癌细胞”。临床心理学家认为“癌症和心脏病的发生与心理压力有密切关系。”有关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理论被认识和应用后,认为预防肿瘤最好的办法是抑制癌前病变,致使其逆转成正常细胞,因为这种演变有一个缓慢的过程:正常细胞→突变细胞(1~2天)→肿瘤前细胞(10年以上)→肿瘤细胞(1年以上)正常细胞突变成癌细胞并非一朝一夕。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社会性致癌因素:(1)生活事件方面的因素,如丧偶、离婚、怀孕、难产、习惯性流产、失业、经济困难、直系亲属死亡等。(2)生活节奏长期紧张,如工作紧张、学习负担过重、环境不佳以致无法适应;(3)人际关系紧张,如同学、同事、上下级、邻居甚至兄弟姐妹、婆媳、夫妻之间关系紧张。

    心理性致癌因素:(1)性格内向情绪压抑者;(2)不良心理反应:①焦虑心理;②抑郁心理;③易激动心理;④认识技能衰退等,均可促使细胞突变。

    只要机体长期受到内外各种有害因素的侵袭,体内基因稳态就会失衡,正常细胞就会突变成癌细胞,为此,为杜绝上述因素侵袭机体就必须全民行动,甚至政府行为参与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18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