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护理天地 > 护理知识
编号:10986346
新的静脉穿刺后拔针法用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06年4月12日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 本文报告了一种新的静脉穿刺后拔针法—静脉穿刺后改良拔针法,并对该法在临床使用中患者的痛感反应做了观察统计。结果表明,静脉穿刺后改良拔针法比静脉穿刺后传统拔针法的痛感反应明显降低。笔者从力学角度对静脉穿刺后改良拔针法与静脉穿刺后传统拔针法的不同痛感反应做了严谨的分析,认为静脉穿刺后改良拔针法有一定的推广使用价值,进而可以取代静脉穿刺后传统拔针法。

    【关键词】 静脉穿刺;传统拔针法;疼痛;改良拔针法

    静脉穿刺后拔针是临床上最普遍、最常见的护理操作。按教科书上的方法应是“用干棉球轻压针刺处拔针”[1],但在实际操作中患者有明显的疼痛感[2]。为了减轻患者的疼痛反应,进一步提高护理操作质量,近年来,我们根据力学原理,试验改进了一种新的“静脉穿刺后改良拔针法”,可以明显减轻这种操作的疼痛反应。近期,我们就此做了进一步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 http://www.100md.com
    1.1 病例选择 2004年7~10月在我科输液治疗的患者,用针式分规按心理学家·威斯—自人体触觉二点阈值[3]。筛选患者:手背皮肤感觉阈值为(11±2)mm患者纳入试验范围,而有意识障碍、无语言表达能力者予以排除。

    1.2 分组及处理 本试验分为两组,一组以“静脉穿刺后传统拔针法”实施静脉穿刺后拔针操作,称为“常规组”;另一组以“静脉穿刺后改良拔针法”实施静脉穿刺后拔针操作,称为“改良组”。每天由操作者以随机数字表[4]确定对各位受试患者的拔针方法并予以记录。样本量:两个组累计患者评价各100人次。

    1.3 拔针方法的实施与结果记录

    1.3.1 拔针方法的实施 指定各护士负责试验操作。静脉穿刺后传统拔针法:(略)。静脉穿刺后改良拔针法:用左手示指在针尖的上方约2cm处绷紧患者手背皮肤,右手持针柄,并略将针柄抬高10°~15°,快速拔针后立即用左手拇指沿血管纵向按压。
, 百拇医药
    1.3.2 结果记录 待操作者离开后,由另外指定的记录者征询,记录患者对刚才拔针操作的疼痛评价。

    1.4 质量控制 为了减少其他人为的或客观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我们注意了以下问题。

    1.4.1 操作方法的均衡 试验开始前,对两位执行拔针操作的护士进行拔针方法的培训,以求拔针方法的统一。

    1.4.2 双盲法 每次操作者采用何种拔针方法对患者及结果记录护士均保密。同时,患者的评价、评价的记录、评价的结果对操作者实行保密。

    1.4.3 穿刺部位的选择 手背浅静脉网。

    1.4.4 使用液体的统一 液体的成分不同,对血管的刺激也就不同,试验结果随之也就失去了真实性。本试验所输液体均为5%的氯化钠溶液。
, 百拇医药
    1.4.5 使用输液器及针头的统一 针头质量及粗细的不同均可致疼痛感的差异。所以本试验统一使用山东威高集团运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输液器且针头型号均为6号头皮针。

    1.4.6 输液的通畅 外溢液体因对局部组织有刺激性而引起疼痛,故有液体外溢者不参与当日的疼痛评价。

    1.5 观察与评价指标 观察患者对拔针的疼痛反应。评价指标:我们采用国际常用的疼痛评分法“马克盖尔法”[5]作为本试验的疼痛程度。评价标准,该法把疼痛分为6个等级:不痛、有疼痛感、轻微疼痛、疼痛、疼痛轻剧、剧痛。我们让患者以自己的疼痛经验分别按以上6个等级做出拔针后的疼痛评价。

    2 结果

    两组患者共计200人次按以上操作、记录、评价要求分别接受了静脉穿刺后传统拔针法和静脉穿刺后改良拔针法的观察,评价询问和记录。评价结果见表1、表2。两组患者对两种拔针法的疼痛评价显著不同,两组的无痛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表明静脉穿刺后改良拔针法明显优于静脉穿刺后传统拔针法。
, 百拇医药
    表1 两组患者对拔针疼痛的评价结果 (略)

    表2 两组拔针法的无痛率比较 (略)

    3 讨论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静脉穿刺后改良拔针法的痛感明显低于静脉穿刺后传统拔针法(P<0.01),为何两组方法的痛感差异如此明显,我们主要是从力学原理角度来分析、考虑这一差异的形成机制的。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作用力的三个要素,而静脉穿刺后改良拔针法正是合理应用了该力学三要素。静脉穿刺后传统拔针法在操作时手指所用压力的作用点恰好垂直作用在杠杆与血管壁上,所以患者易出现明显痛感。而在静脉穿刺后改良拔针法的操作中,左手示指的压力位于针尖上方约2cm处,所以与静脉穿刺后传统拔针法相比,力的作用点被移位,这时,无论作用力的大小如何,力的三种要素均不会对拔针局部血管壁产生直接作用,故而疼痛感将明显降低。摩擦力的大小也是影响静脉穿刺后拔针痛感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是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运动时所受到的阻力。拔针时,针杆与血管内皮以及进针创口表面均会产生一定的摩擦力,这种摩擦力越大,痛感就越明显,静脉穿刺后改良拔针法与静脉穿刺后传统拔针法相比,其手指压力点上移并要求针柄与皮肤表面呈10°~15°夹角。这样能够起到如下作用:(1)产生摩擦力在局部的外压力大大降低;(2)位于针尖上方左手示指的压力在拔针时由于与拔针力方向相反而变成了拔针力的反作用力;(3)使摩擦力产生的主要作用力——拔针力的方向改变,从而显著降低拔针时的痛感。本试验在严格控制了诸多影响试验结果可靠性的因素以后,对静脉穿刺后改良拔针法与静脉穿刺后传统拔针法的患者疼痛感从力学角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试验结果经统计分析表明:静脉穿刺后改良拔针法较传统拔针法相比可明显降低患者的拔针后痛感。笔者认为,静脉穿刺后拔针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基本操作之一,降低该操作的不良反应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余爱珍.基础护理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20.

    2 李建明.护理心理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127.

    3 杨治良.基础试验心理学.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1,198-201.

    4 黄子杰.预防医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13.

    5 李运贵.临床护理科研原理与方法.西安:世界图书出版社,1996,207.

    作者单位: 062150 河北泊头,泊头市医院手术室,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