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知识 > 走进医学
编号:11207309
糖尿病和心血管病互为因果
http://www.100md.com 2006年4月20日 《当代健康报》 2006.04.20
     山东省内分泌与代谢病医院 主任医师 教授 肖意林

    近年来,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密切关系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糖尿病人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心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人的主要死因。2004年发表的“欧洲心脏调查”和2006年2月发表的“中国心脏调查”,都证明冠心病与糖尿病及高血糖状态关系密切。现已证明,在糖尿病诊断前数年,空腹血糖升高尚不明显时,餐后血糖已明显升高。在这一阶段,作为大血管病变的心血管疾病,其患病率已经开始显著升高。虽然我们把心血管疾病列为糖尿病的并发症。然而,相当多的糖尿病患者是先发生心血管病变,再经一段时间后才诊断出糖尿病。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互为高危人群,是互为因果的共生疾病。

    大量研究证实,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是等危症,是同源疾病。欧洲的一项为期18年的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预后与有心肌梗死史的患者相当。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指南中将糖尿病列为冠心病的等危症。《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也指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具有更高的死亡率。20%的糖尿病人10年内有患冠心病的危险,其心肌梗死急性期死亡率和心肌梗死后死亡率都相当高。2001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对部分医院糖尿病并发症患病率的调查显示,糖尿病合并各种心血管并发症者高达90%以上。糖尿病并发冠心病者高达70%以上,约有50%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时已有冠心病。而糖尿病本身又加速了冠心病的发展,约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并发症,其中75%死于冠心病,为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今年刚发表的“中国心脏调查”证实,冠心病住院患者中糖代谢异常患病率接近80%,与西方人相当。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对糖尿病的防治,自始至终其主要目的就是尽可能地预防和缓解冠心病的发生,从而降低糖尿病冠心病的死亡率。
, 百拇医药
    “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是同一病理改变在不同器官的表现”,这一观点已取得共识。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变化在于血管内皮功能的异常,而在血管内皮水平发生的炎症过程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心血管疾病患者无论是血液还是组织中的炎症标志物都处于高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讲,心血管疾病是一种慢性低浓度炎症性疾病。近期的研究发现,糖尿病同样存在炎症反应的过度激活。糖尿病患者的脂肪细胞分泌大量的炎性产物,这不仅造成了肌肉、脂肪等组织葡萄糖摄取率降低,即造成胰岛素抵抗。同时,作用在胰岛B细胞,使胰岛素分泌逐渐减少直至衰竭。糖尿病患者的体内炎症标志物同样处于高水平。因此,糖尿病同样被认为是一种炎症性疾病。大量的研究表明,这种炎症反应的引起与现代人的高摄入和低消耗有密切的关系,这种长期的营养失衡引发了不同组织的炎症过程,所以,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先后只是不同组织炎症损害的程度不同,事实上具有共同的起因和病理生理过程。不仅如此,许多研究表明,高血糖、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和肥胖都可能有共同的遗传基础与环境因素,而这些的共同发病机制又与慢性低浓度炎症等有关,有“共同的土壤”,并共同用构成“代谢综合征”。上世纪末,美国心血管疾病学会就提出“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口号。《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糖尿病是冠心病等危症”。“中国心脏调查”也指出“鉴于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冠心病患者的糖代谢状态是预测预后的重要因素”。

    要有效防控糖尿病,最大程度地降低糖尿病的死亡率,就要充分认识糖尿病与冠心病同为代谢综合征中的组成部分,为同源疾病。糖尿病对健康的影响就等于一次心肌梗死,这就要求应将两者作为统一的疾病整体来防治。医生和广大病友,除重视空腹血糖外更应重视餐后血糖的变化。正如“中国心脏调查”指出“既往单纯检测空腹血糖会漏诊多数糖代谢异常的个体”,该调查还提示,若不进行糖耐量试验,单纯的空腹血糖检测将有80%以上的糖尿病人和近90%的空腹血糖受损的人被漏诊。所以,这提醒我们对待糖代谢异常,应同对待血压和血脂异常一样,得到普遍的重视。倡导人们主动摒弃不良的生活习惯,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空腹和餐后血糖的检测,早期给予以饮食、运动为主的干预,就能在早期防控糖尿病上筑起全面的防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