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针骨专业 > 针灸治疗 > 针灸科治疗
编号:10978218
针灸治疗的原则
http://www.100md.com 2006年4月23日 针灸中国
     针灸治疗的原则(principle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reatment) 就是运用针灸治疗疾病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是确立治疗方法的基础。在应用针灸治疗疾病时,具体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从总体上把握针灸的治疗原则具有化繁就简的重要意义。针灸的治疗原则可概括为补虚泻实、清热温寒、治病求本和三因制宜。

    一、 补虚泻实

    补虚泻实(illness of deficiency type treated with reinforcing method and excess syndrome with reducing method)就是扶助正气祛除邪气。《素问·通评虚实论篇》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因此,"虚"指正气不足,"实"指邪气盛。虚则补,实则泻,是属于正治法则。《灵枢·经脉》篇说"盛则泻之,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在针灸临床上补虚泻实原则有其特殊的含义。
, 百拇医药
    1.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

    "虚则补之"就是虚证采用补法治疗。针刺治疗虚证用补法主要通过针刺手法的补法和穴位的选择和配伍等而实现的。如在有关脏腑经脉的背俞穴、原穴,施行补法,可达到改善脏腑功能,补益阴阳、气血等的不足;另外,应用偏补性能的腧穴如关元、气海、命门、肾俞等穴,也可起到补益正气的作用。

    "陷下则灸之",属于虚则补之的范畴,也就是说气虚下陷的治疗原则是以灸治为主。当气虚出现陷下证候时,应用温灸方法可较好地起到温补阳气、升提举陷的目的。如子宫脱垂灸百会、气海、关元等。

    2.实则泻之、宛陈则除之

    "实则泻之"就是实证采用泻法治疗。针刺治疗实证用泻法主要是通过针刺手法的泻法、穴位的选择和配伍等而实现的。如在穴位上施行捻转、提插、开阖等泻法,可以起到祛除人体病邪的作用;应用偏泻性能的腧穴如十宣穴、水沟、素髎、丰隆、血海等,也可起到祛邪的目的。
, 百拇医药
    "宛陈则除之", "宛"同"瘀",有瘀结、瘀滞之义。"陈"即"陈旧",引伸为时间长久。"宛陈"泛指络脉瘀阻之类的病证;"除"即"清除",指清除瘀血的刺血疗法等;就是对络脉瘀阻不通引起的病证,宜采用三棱针点刺出血,达到活血化瘀的目的。如由于闪挫扭伤、丹毒等引起的肌肤红肿热痛、青紫肿胀,即可以局部络脉或瘀血部位施行三棱针点刺出血法,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如病情较重者,可点刺出血后加拔火罐,这样可以排出更多的恶血,促进病愈;又如腱鞘囊肿、小儿疳证的点刺放液治疗也属此类。

    3.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不盛不虚",并非病证本身无虚实可言,而是脏腑、经络的虚实表现不甚明显。主要是由于病变脏腑、经脉本身的病变,而不涉及其他脏腑、经脉,属本经自病。治疗应按本经循经取穴。在针刺时,多采用平补平泻的针刺手法。

    二、清热温寒
, 百拇医药
    "清热"(the heat syndrome treated with clearing method)就是热性病证治疗用"清"法;"温寒"(the cold syndrome treated with warming method )就是寒性病证治疗?quot;温"法。《灵枢·经脉》篇说:"热则疾之,寒则留之。"这是针对热性病证和寒性病证制定的清热、温寒的治疗原则。

    1.热则疾之 即热性病证的治疗原则是浅刺疾出或点刺出血,手法宜轻而快,可以不留针或针用泻法,以清泻热毒。例如,风热感冒者,当取大椎、曲池、合谷、外关等穴浅刺疾出,即可达到清热解表的目的。若伴有咽喉肿痛者,可用三棱针在少商穴点刺出血,以加强泻热、消肿、止痛的作用。

    2.寒则留之 即寒性病证的治疗原则是深刺而久留针,以达温经散寒的目的。因寒性凝滞而主收引,针刺时不易得气,故应留针候气;加艾灸更能助阳散寒,使阳气得复,寒邪乃散。如寒邪在表,留于经络者,艾灸法较为相宜;若寒邪在里,凝滞脏腑,则针刺应深而久留,或配?quot;烧山火"针刺手法,或加用艾灸,以温针法最为适宜。
, http://www.100md.com
    三、治病求本

    治病求本(searching for the primary cause of disease in treating) 就是在治疗疾病时要抓住疾病的根本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疾病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常常有许多临床表现,甚至出现假象,这就需要我们运用中医理论和诊断方法,认真地分析其发病的本质,去伪存真,坚持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这样才能避免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错误,只有抓住了疾病的本质,才能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标"、"本"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中医学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可用以说明病变过程中各种矛盾的主次关系。如从正邪双方而言,正气为本,邪气为标;从病因与症状而论,病因为本,症状为标;从疾病的先后来看,旧病、原发病为本,新病、继发病为标,等等。治病求本是一个基本的法则,但是,在临床上常常也会遇到疾病的标本缓急等特殊情况,这时我们就要灵活掌握,处理好治标与治本的关系。
, 百拇医药
    1.急则治标

    急则治标就是当标病处于紧急的情况下,首先要治疗标病,这是在特殊情况下采取的一种权宜之法,目的在于抢救生命或缓解病人的急迫症状,为治疗本病创造有利的条件。例如,不论任何原因引起的高热抽搐,应当首先针刺大椎、水沟、合谷、太冲等穴,以泻热、开窍、熄风止痉;任何原因引起的昏迷,都应先针刺水沟,醒脑开窍;当中风患者出现小便潴留时,应首先针刺中极、水道、秩边,急利小便;然后再根据疾病的发生原因从本论治。

    2.缓则治本

    在大多数情况下,治疗疾病都要坚持"治病求本"的原则,尤其对于慢性病和急性病的恢复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所说:"治病必求于本"。正虚者固其本,邪盛者祛其邪;治其病因,症状可除;治其先病,后病可解;这就?quot;伏其所主,先其所因"的深刻含义。如肾阳虚引起的五更泄,泄泻是其症状为标,肾阳不足为本,治宜灸气海、关元、命门、肾俞。
, 百拇医药
    3.标本同治

    在临床上也可见到标病和本病并重的情况,这时我们应当采取标本同治的方法。如体虚感冒,如果一味解表可使机体正气更虚,而单纯扶正由可能留邪,因此,应当益气解表,益气为治本,解表为治标,宜补足三里、关元,泻合谷、风池、列缺等。

    四、三因制宜

    "三因制宜"(treatment of disease according to climatic and seasonal conditions ,geographical locations and individual congdition)是指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即根据患者所处的季节(包括时辰)、地理环境和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

    1.因时制宜 在应用针灸治疗疾病时,考虑患者所处的季节和时辰有一定意义。因为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有一定的影响。如冬季人体多感受风寒,夏季多感受风热或湿热;春夏之季,阳气升发,人体气血趋向体表,病邪伤人多在浅表;秋冬之季,人体气血潜藏于内,病邪伤人多在深部;故治疗上春夏宜浅刺,秋冬宜深刺。根据人体气血流注盛衰与一日不同时辰的相应变化规律,创立了子午流注针法等。另外,因时制宜还包括针对某些疾病的发作或加重规律而选择有效的治疗时机。如精神疾患多在春季发作,故应在春季来前进行治疗;乳腺增生症患者常在经前乳房胀痛较重,治疗也应在经前一周开始。
, 百拇医药
    2.因地制宜 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特点也有所区别,治疗应有差异。如在寒冷的地区,治疗多用温灸,而且应用壮数较多;在温热地区,应用灸法较少。正如《素问o异法方宜论》指出"北方者……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艾焫,南方者……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

    3.因人制宜 就是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等的不同特点而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由于男女在生理上有不同的特点,如妇人以血为用,在治疗妇人病时要多考虑调理冲脉(血海)、任脉等。年龄不同,针刺方法也有差别。《灵枢 逆顺肥瘦》说:"年质壮大,血气充盈,肤革坚固,因加以邪,刺此者,深而留之。……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刺此者,以毫针,浅刺而疾发针,日再可也。" 患者个体差异更是决定针灸治疗方法的重要环节。如体质虚弱、皮肤薄嫩、对针刺较敏感者,针刺手法宜轻;体质强壮、皮肤粗厚、针感较迟钝者,针刺手法可重些。, 百拇医药(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