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90709
社区医疗之番禺印象
http://www.100md.com 2006年4月24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47期(总第2301期 2006.04.24)
     近日,记者从广州市番禺区卫生局了解到,为使番禺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取得更好的发展,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真正成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番禺区卫生局邀请广州市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的部分专家对该区目前的8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了评估。

    据番禺区卫生局医政科周红伟科长介绍,为期20多天的评估工作发现,虽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整体工作还是以医疗为重点,但是有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经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为赢得居民的口碑和树立品牌起到了积极作用。

    西丽社区:摄影作品墙上挂

    西丽社区卫生服务站位于番禺区市桥街环城中路,华侨城和西城花园之间。据了解,该卫生服务站的前身是番禺区慢性病防治站第三门诊部。

    走进服务站,听不到病儿的哭声,没有匆忙的脚步,也没有大医院里刺鼻的来苏水气味,所有一切让人压抑的因素在这里都消失得无影无踪。考究的镜框里,养眼的摄影作品整齐地悬挂在大厅和走道两边的墙壁上;每个科室的门两旁,也都是摄影作品和相关规章制度交替悬挂,可以看出管理者很注重患者的感官享受。摄影作品的取材十分广泛,有九寨沟深蓝色的海子、瓜洲古渡的落日、大西北的胡杨林等,都是南方城市居民难得一见的风景。如果没有导医护士在大厅里穿梭,记者还真以为走进了一家摄影作品展览中心。
, http://www.100md.com
    西丽服务站的负责人黄青林告诉记者,墙上挂的这些摄影作品都是职工们外出旅游时的收获,贡献出来把工作环境装扮得别具一格,使服务站有了一些人文气息。不过,番禺区慢性病防治站站长边叶兵认为,几张摄影作品还不能真正体现一家卫生服务站的人文气息,只有把以人为本、以居民健康为宗旨的服务理念落实到位才能赢得居民的尊重。

    据边叶兵介绍,2005年8月,慢性病防治门诊开始酝酿变身成社区卫生服务站,2005年12月27日,西丽社区卫生服务站正式挂牌,面积达2000平方米,医疗功能涵盖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从服务站现有的技术力量来看,其在慢性传染性疾病防治上有一定基础,但是在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等方面的力量还很薄弱。边叶兵表示,通过这次专家评估,他们已经认识到还有很多工作没有做到位。现在服务站的医务人员深入社区进行宣传,积极主动地与其他部门联系,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辖区内居民的基本健康情况。

    专家:广州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荣誉主任委员 刘义海
, 百拇医药
    点评:让我们感到高兴的是,这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理念的转变和角色的转变很成功、很彻底,这一点从服务站的环境布置就可见一斑。他们有一个口号是“做居民小病时的医生,大病时的参谋,重病时的亲人。”我认为这个口号很贴切地形容了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定位。西丽社区由于刚完成角色转变,所以预防保健这一块的工作还没有做到位,有效的居民健康档案才建立了400份左右,其他工作也没有充分开展起来,因此得分并不高,我相信在明年的评估中,西丽社区一定能够得到满意的评分。

    沙头街社区:爱心栽下扶贫树

    在记者写稿时,手边有一份装桢得十分朴素的材料,封面上写着“沙头街医疗扶贫”的字样,内容包括扶贫活动的具体事宜、细则告之和扶贫申请表,最后还有一份扶贫名单。这是沙头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部黄玉珊部长提供给记者的文字资料。

    曾梅是番禺区太平中心上街的居民,丈夫早年去世,身边还有两个儿子,一个上高中,一个读小学。正所谓祸不单行,丈夫去世不久,曾梅便患上了子宫肌瘤和盆腔炎,就在2004年12月,曾梅还因椎间盘突出做过一次手术。母子仨人现在靠每月几百元的低保金过活。偶尔,曾梅在腰不是很疼时也会打一些零工。沙头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知道了曾梅的生活困境以后,主动与她所在的街道办事处取得联系,帮她申请成为医疗扶贫对象。曾梅告诉记者,她在2005年6月成为沙头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扶贫对象,目前已经在沙头街中心看过几次病,现在还有300元左右的医疗扶贫金没有用完。
, 百拇医药
    黄玉珊告诉记者,只要是常住该辖区的贫困人口,如果患有慢性疾病都可以向街道办事处或中心申请成为扶贫对象。从2005年6月开展这项工作以来,中心已经实实在在地为20个贫困病人提供了服务。据黄玉珊介绍,医疗扶贫金的用途包括支付挂号费、诊断费、医务人员出诊费、药费、治疗费等诸多项目,那些行动不方便的患者还可以享受免费送药上门服务;扶贫对象可享受中心提供的一年一次的健康检查服务;除此之外,中心的医务人员还会定期上门探视患者,及时发现并处理扶贫对象潜在的健康问题。黄玉珊说,这样做不仅减轻了扶贫对象的经济负担,还在情感上让社区卫生服务真正走进居民的心中。

    沙头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于2005年4月,面积也在2000平方米左右,目前有医务人员28人,为沙头街近10万人口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虽然沙头街中心是一家民营医疗机构,但中心并没有把自己看作一般的私人诊所或医院,而是在一开始就注重全科医疗、预防保健等工作。据介绍,自从中心运作以来,已经开展了义务巡诊、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
, 百拇医药
    沙头街大部分人口是外来务工人员,如何为这些人提供医疗服务成了该中心最近的工作重点,黄玉珊向记者分析说,一般的工厂都采取封闭式管理,工人在外面活动的时间相当有限,因此,要想对工人进行健康教育和科普宣传,必须争得工厂负责人的同意与配合,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总是碰壁,因为人家认为这样会耽误生产。”说到这里,黄玉珊有些失落,她告诉记者,作为一家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虽然在某些政策上享受与公立医院同等的待遇,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别人还是把我们当私人诊所看,即使去联系医疗扶贫对象事宜,相关部门还是会用居高临下的态度和我们说话。”黄玉珊说。

    专家: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经济教研室主任 程晓明

    点评:对于一家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来说,能够很踏实地做扶贫工作,这是难能可贵的,因为这些措施连有些公立性质的卫生机构都做不到,可见其致力于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决心和眼光。这种做法是否值得推崇呢?我个人认为不可以盲目效仿。为什么?因为涉及到医疗成本的控制问题,如何弥补在这方面的亏损是很大的学问。我想提一点建议:扶贫对象的数目要保持一个动态平衡,不能盲目扩大和缩减;尽量多提供技术含量高、有形成本低、针对性强的服务项目。
, 百拇医药
    桥南社区:健康快车进万家

    桥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2003年10月由民营资本投资创建的,位于番禺区南郊的福德路。中心于2004年6月开通的健康快车获得了评估专家的一致好评。

    张大爷和其爱人早已退休,老两口现住在儿子家照料孙子,上午10点钟左右,张大爷拨通了桥南社区健康快车的接送电话,说孙子有些咳嗽,想找医生看一下。20分钟以后,健康快车停在小区的空地上,随车前来的医生看了看认为没有大碍,让其到中心后再仔细检查一下。

    桥南中心的负责人朱文光告诉记者,桥南社区的常住居民加上外来人口约有4万人左右,由于中心的位置在番禺的城乡结合部,服务半径约有3公里,因此有些辖区内的居民来看病并不是很方便。每次中心到社区进行宣教的时候,一些行动不便的老大爷和老太太就抱怨中心离家的距离太远,去一趟来回很不方便。

    为了不让病源流失,也为了更好地方便居民就诊,中心开通了健康快车,这也是目前桥南中心惟一的一辆业务用车。朱文光给记者粗略地计算了一下,健康快车每个月要消耗的成本大约2000元,加上司机的薪水一共就在4000元左右,而开通健康快车以后,中心的门诊量因此增加了30%之多,而且连有些辖区以外的居民也开始拨打健康快车的接送热线,无形之中,中心的形象就树立起来了。
, 百拇医药
    据朱文光介绍,在宣传的时候,他们特别向居民强调,健康快车只是为了方便群众而开设的接送专车,并不是类似“120”的救护车。朱文光认为,这一点很重要,如果不解释清楚,居民把健康快车与救护车混为一谈,到时候耽误病情,对病人和中心都是损失。虽然不是每次出车都那么划算,但是这种“寓利于义”的做法为中心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也得到了主管部门的嘉奖。

    专家:中华医学会广州市全科医学分会主任委员 王家骥

    点评:健康快车的开通赢得了群众的好感,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民营资本投资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经营意识和竞争意识上已经走在了前面,而公立医院却很少做到这些,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如果政府在购买公共卫生服务时,真的能做到一视同仁,我想,有亮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肯定能够脱颖而出。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三终端周刊第17期, 百拇医药(刘景峰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