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淮海医药》 > 2005年第1期
编号:10968860
阴道镜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意义
http://www.100md.com 《淮海医药》 2005年第1期
     【摘 要】 目的 探讨阴道镜检查结合巴氏涂片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作用。 方法 统计阴道镜检查结合巴氏涂片筛查宫颈癌前病变的阳性率,并与单用巴氏涂片法比较。 结果 阴道镜检查结合巴氏涂片较单用巴氏涂片法阳性率高。 结论 阴道镜检查结合巴氏涂片可作为本地区筛查宫颈癌前病变的可行方法。

    【关键词】 宫颈癌前病变;阴道镜;细胞学;筛查

    The significance of colposcopy in screening cervical carcinoma DONG Ruo-fan,ZHAI Rong-ping.(Wuxi Fourth People's Hospital,Jiangsu21406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ignificance colposcopy in screening cervical interaepithelial neoplasia.Methods Count up respectively the postive rates of colposcopy combined with Bethesda system and Bethesda system alone in screening cervical interaepithelial neoplasia.Results The postive rate of colposcopy was higher than Bethesda system.Conclusion Col-poscopy combined with Bethesda system is probably the appropriate way in screening cervical carcinoma interaepithelial neoplasi- a.

    【Key words】 Interaepithelial neoplasia;Colposcopy;Cytology;Bethesda system

    宫颈癌作为女性生殖系统排名第2位的恶性肿瘤,是引起世界罹患癌症妇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发展中国家,包括我国导致妇科癌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严重危害着妇女的生命和健康。由于宫颈病变发展至宫颈癌需数年之久,如果在宫颈癌前病变时即阻断其发展,预后极好。1941年G.N.Papaniculaou首次确定了阴道细胞涂片在诊断宫颈癌瘤中的作用后,我国于1951年首次引进了妇科细胞学,至今逐渐达到普及和提高[1] 。1988年宫颈/阴道细胞学产生了新的诊断系统-TBS报告系统,但由于该检查方法价格昂贵,目前在我国仍难以普及,因此对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最终诊断仍依赖于组织病学检查。本文分别采用巴氏学涂片与阴道镜结合及单一的巴氏学涂片方法对13639例妇女进行宫颈癌前病变筛查,并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为2000年1月~2003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就诊的有性生活史的妇女,共13639例,年龄18~82岁,平均33.94岁。

    1.2 筛查方法 仅进行巴氏学涂片检查共12754例,年龄25~78岁,平均年龄33.95岁。巴氏学涂片及阴道镜检查共885例,年龄18~82岁,平均年龄33.78岁。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

     2 结果

    2.1 巴氏学涂片 巴氏Ⅰ级12588例,巴氏Ⅱ级100例,巴氏Ⅲ级9例,巴氏Ⅳ级4例,巴氏Ⅴ级53例。按巴氏Ⅳ级及巴氏Ⅴ级为阳性,阳性率为0.41%。对其中53例进行了多点活检,病理报告显示宫颈炎25例,CIN-11例,CIN-21例,宫颈癌26例。12784例中,宫颈癌诊断的符合率较高,为96.30%(26/27);而宫颈癌前病变仅发现2例,阳性率极低。

    2.2 阴道镜检查结合巴氏学涂片 巴氏Ⅰ级759例,巴氏Ⅱ级69例,巴氏Ⅲ级7例,巴氏Ⅳ级4例,巴氏Ⅴ级46例。阴道镜检查结果:宫颈炎731例,CIN-1104例,CIN-232例,CIN-38例,宫颈癌65例。病理报告显示CIN-169例,CIN-215例,CIN-37例,宫颈癌66例。阴道镜检查与病理结果符合率:CIN-1为66.34%,CIN-2为46.88%,CIN-3为87.5%,宫颈癌为98.48%。885例中,CIN的阳性发现为10.28%(91/885),与单一巴氏学涂片检查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宫颈癌是全球妇女中仅次于乳腺癌居第2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发展中国家妇女中则是最常见的。据估计80年代我国每年新发病例为13.15万,约占总数的1/3。我国70年代全国死亡回顾调查统计,每年全国有70万人死于恶性肿瘤,其中子宫颈癌死亡人数为5.3万,占女性全部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18.4%,仅次于胃癌(18.7%)而居第2位[1] 。目前宫颈癌发病有年轻化趋势,且淋巴转移率高,治疗效果较差。宫颈癌由癌前病变发展而来,历时数年,如果能在宫颈癌前病变时即阻断其发展,则将大大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为此,我国自1951年始引进妇科细胞学,至今逐渐达到普及和提高。原来的巴氏染色法细胞丢失多,阳性率低,新的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虽然细胞丢失少,阳性率较巴氏染色法高,但由于其价格较贵,且最终的诊断仍依赖于阴道镜指导下的宫颈病理学检查,目前在我国尚难以普及和推广。如何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寻找最适合本地区的宫颈癌前病变筛查方法,尚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采取了巴氏学涂片结合阴道镜检查的方法,并与单一的巴氏学涂片比较,结果显示,单一的巴氏学涂片,如有可疑发现,只能行肉眼观察下的多点活检或碘染色指导下的活检,而宫颈癌前病变碘染色常呈阳性,与正常的宫颈鳞状上皮 阳性例数略有下降趋势,但不明显,见表1。

    表1 异淋百分比与抗HCMV-IgM及抗EBV-IgM阳性率比较(略)

    2.2 异淋的形态种类与抗EBV-IgM阳性例数比较 经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 =130.31,P<0.01)且随种类的增加,抗EBV-IgM阳性例数在明显增加,而HCMV-IgM阳性例数略有下降趋势,但不明显,见表2。

    表2 异淋形态种类与抗HCMV-IgM及抗EBV-IgM阳性率比较(略)

     3 讨论

    关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单)血象中的异淋形成机制,文献[2] 称是由EBV与B细胞表面C 3 d受体结合,并进入其内增殖,引起本病早期出现的异淋,此时这类细胞主要是B细胞,EBV使B细胞的表面改变,诱生新的抗原物质,启动B、T细胞间的交互活动,T淋巴细胞得以激活,导致本病后期的异淋增多,此时这类细胞主要是T细胞。关于本病出现的异淋,Downey等其期分为三型,文献[1] 称并非为本病所特有,但我们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异淋数量及形态种类增加,抗EBV-IgM的检出率在明显增加,而抗HCMV-IgM却略有下降趋势。再者,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传淋)少数病人也可有异淋,但其百分比很小,约为0.3%~3.0%[2] 。这种HCMV-IgM的感染及传染少数患者出现类似于传单中的异淋,与传单中的异淋在数量及形态种类上的差异,是否为各自形成异淋的机制差异所致,有待进一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异淋百分比及形态种类与EBV等感染密切相关,但亦有少部分患者无论从异淋百分比还是形态种类上都支持传单,但却检测不出抗EBV-IgM,这可能系传单患者自身因素,抽血时机或其它病毒感染所致,故不能单凭血象中异淋的数量及形态的种类对传单做出诊断,尤其是异淋数量少或形态单一的更要慎重,有条件的医院,应多做相关抗体的检查并结合临床表现。

     【 参 考 文 献 】

    [1] 朱忠勇.实用医学检验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61.[2] 李梦东.实用传染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93-98.

    【作者单位】 江苏省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妇产科,214062, http://www.100md.com(董若凡,翟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