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 2005年第4期
编号:10969530
抗深部真菌病药物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5年第4期
抗深,一、多烯类抗真菌药,二、第二代三唑类药物,三、棘白菌素类(echinocandins)
     由于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及激素、免疫抑制剂、抗肿瘤化疗药物应用增多,近年深部真菌病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深部真菌病患者病情严重,病死率高,有效控制真菌感染是降低该病死亡率的关键,因此开发高效、低毒、价廉的抗真菌药物始终是努力的方向。本文拟对近年开发的治疗深部真菌病药物作一简要介绍,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一、多烯类抗真菌药

    1.两性霉素B含脂复合制剂 两性霉素B(AmB)用于临床已近半个世纪,该药对多种真菌均有高度抗菌活性,临床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疗效确切,耐药菌株少见。其消除半衰期长达24h,可每日给药一次。但其缺点为必须静脉给药,组织穿透力弱,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且毒性大,尤肾毒性显著。为克服上述缺点,已先后研制并上市了三种含脂类两性霉素B制剂,即两性霉素B含脂复合体(Abelcet,ABLC)、两性霉素B硫酸胆甾醇酯(Amphotec,ABCD)和两性霉素B脂质体(AmBisome,LAmB)。三者的抗菌谱和抗菌作用与AmB常规制剂相同,但上述脂类制剂在人体内多分布于网状内皮组织丰富的肝、脾和肺组织中,而在肾组织中分布减少,故肾毒性降低,发热等即刻反应亦减轻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55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