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 2004年第4期
编号:10969731
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机制
http://www.100md.com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4年第4期
铜绿假,1β-内酰胺酶(β-lactamases),3膜通透性障碍,4主动外排,5细菌生物膜的形成,6结语,参考文献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即PA),为条件致病菌。是院内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常引起菌血症、肺炎、泌尿系感染、烧伤感染和囊性纤维化继发感染等疾病。铜绿假单胞菌能够通过不同的机制对各类抗生素产生药物耐受性,导致抗生素治疗的失败 [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一类在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抗生素,近年来铜绿假单胞菌对其耐药率不断升高。本文对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机制作一综述。

     1 β-内酰胺酶(β-lactamases)

    β-内酰胺酶的产生是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最重要的机制之一.质粒介导或染色体突变使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通过水解或非水解方式破坏β-内酰胺环,使抗生素失活 [2] 。按β-内酰胺酶结构的不同,主要有两种催化机制:含丝氨酸性中心β-内酰胺酶,具有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酰化作用;含锌活性中心的金属β-内酰胺酶,在一个水分子的参与下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水解作用。Ambler根据酶的末端氨基酸序列及编码基因的位点来分进一步将β-内酰胺酶按照分子生物学分类分为A、B、C、D四类:A类,为丝氨酸酶,由质粒编码。B类,为金属酶,由染色体编码。C类,为丝氨酸酶,由染色体编码。D类,为丝氨酸酶,由质粒编码 [3] 。1995年由Bush等在其1989分类法的基础上,综合各类方法,形成了现在普遍接受的BUSH JACOBY-MEDERIROS分类法(简称BUSH分类法)。本分类方法主要依据底物(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碳青霉烯类)、结构(Ambler法及基因分型)和酶抑制剂(克拉维酸和EDTA)及等电点将β-内酰胺酶分成五类。①CEP-N酶,②PEN-Y酶,③BSD-Y酶,④EBS-Y酶即ESBLS(超广谱酶),⑤金属酶 [4] 。两种分类方法间关系及酶的主要作用底物见表1。 表1 β-内酰胺酶的两种分类方法及酶的主要作用底物水解耐酶的头孢菌素、单酰胺菌素等,能被克拉维酸、舒巴坦所抑制。能水解包括碳青霉烯类的一大类β-内酰胺类抗菌素,对酶抑制剂敏感性差。

    铜绿假单胞菌可以产生几乎所有类型的β-内酰胺酶 [4] 。β-内酰胺酶可由染色体编码产生也可由质粒编码产生。由质粒编码产生的β-内酰胺酶所引起的耐药性大多是在接触抗生素后获得的,并通过耐药基因转移而播散,也可通过耐药基因表达而传至下代。这种可传递的耐药质粒对获得性抗生素耐药的传播起重要作用。

    1.1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ESBLs目前对β-内酰胺酶研究最为热门的是其中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695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