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 2006年第2期
编号:10969417
中医药对骨折愈合的作用机制实验研究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6年第2期
骨折,1动物模型[1],2机制研究,3讨论,【参考文献】
     骨折愈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修复过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祖国医学认为骨折愈合过程是一个“瘀去、新生、骨合”的过程,其中气滞血瘀是骨折的病机核心。一般采用“早、中、后”三期辨证施治。骨折早期,伤后1~2周,为血肿机化期,受伤部位瘀血肿胀,经脉不通,气血阻滞,治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骨折中期,伤后3~6周,为骨痂形成期,瘀肿虽消而未尽,骨尚未连接,治以接骨续筋为主。骨折后期,伤后6~8周,为骨痂改造期,瘀肿已消但筋骨尚未坚实,功能尚未恢复,治以补肝肾、益气血为主。中药促进骨折愈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近年来,随着对骨折愈合研究的深入,国内学者对中医药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现综述如下。

     1 动物模型[1]

    骨折动物模型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长骨干和小骨骨折的模型;开放模型、闭合模型及基因骨折模型。长骨干骨折包括骨端骨折的研究相对较多。根据文献报道,所用动物的种类包括:哺乳类动物模型包括鼠、兔、猫、犬、绵羊、马、灵长类等;鸟类动物模型包括鸡和鸽。国内学者大多应用哺乳类动物,主要有小鼠、大鼠、家兔、犬等,其中以家兔使用较多。

     2 机制研究

    2.1 活血化瘀 降低血黏度,增加血液流量,改善骨折局部的微循环障碍。骨折后,受伤、炎症、代谢异常和局部缺血等因素,可刺激游离窦椎神经末梢,引起痛觉感受和反射性的血管痉挛,导致局部微循环障碍及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液具有“浓、黏、凝、集”的倾向。中医辨证以血瘀证为主,治则活血化瘀。主要通过改善骨折早期出现的血液流变性异常和微循环障碍,促进骨折愈合。蓝旭等[2]观察了接骨片(田七、海星、鸡骨、乳香、没药、土虫、红花和马钱子等)观察桡骨骨折家兔术后1h、7天、14天血液流变性变化和术后14天骨折局部血流量变化,结果治疗组全血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治疗组左侧骨折断端皮质骨或骨痂血流量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陈新宇等[3]应用九香接骨丹(九香虫、土鳖虫、三七、血竭、冬虫夏草、续断、琥珀、血余炭、麝香等)治疗犬胫骨骨折,结果功能恢复快、伤肢支撑着地时间短;X线检查表现为骨痂出现早、骨折愈合早;局部血液循环观察可见典型的再管道化现象,骨腔内有良好的血管贯通;大体标本观察骨折愈合例数多;骨组织学观察,其骨性骨痂相对面积百分率高。表明九香接骨丹对早期犬骨骨折具有消炎、镇痛作用,并能改善骨折病变处微循环,促进伤处血液回流,加速消肿和骨痂形成,促进骨折早期愈合,其作用优于七厘散组。为证实骨伤油纱对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高辉[4]从骨痂阴影面积、生物力学测试、骨痂组织学观察及组织化学检查方面对家兔桡骨骨折模型进行了实验研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81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