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 2005年第4期
编号:10969527
抗菌药物安全性评价
http://www.100md.com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5年第4期
抗菌,1结构,2立体异构体与毒性,3毒性代谢物和病人危险度的确定,4毒代动力学和毒效动力学
     氨基苷类抗生素曾因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被认为是'神奇'的药物,其明显的耳、肾毒性当初被临床医师认为是可接受的风险,之后通过合理的调整剂量降低了毒性。这种情况在当今是难以想象的,假如青霉素现在被发现,毫无疑问不会批准上市。

    美国每年因ADR死亡人数为100,000人,为最常见死亡原因的第4位~第6位。因此,越来越多的药物因严重的ADR而撤出市场。抗菌药物也是如此,尤其是氟喹诺酮类(FQs),有10,000种不同的FQs已申请专利,但仅有12种被批准临床使用。替马沙星上市仅6个月因溶血,肝、肾衰竭和凝血障碍被撤出市场,该综合征发生率较高(1/3500)。司帕沙星因严重的光毒性而限制其适应证。曲伐沙星因致命的细胞坏死性肝炎而撤出市场,其风险较低(0.006%)。格帕沙星因引起QT间期延长(在德国7例死亡)撤出市场,估计发生率<0.0001%。

    因Ⅰ期至Ⅲ期临床试验入选的病例数少,上市前不能监测到罕见的不良反应。因此,新抗菌药物上市之前将其各种罕见的不良反应归类是不可能的。

    在候选药进一步开发之前,药业公司必须对新候选药的风险/效益比在个体和群体水平上做出精确的评价。即使做到了精确的评价,上市的过程仍然充满了坎坷。在缺乏与对照药相应明确的疗效时,将要遵守‘谨慎原则’。假若是客观的风险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2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