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0971004
第三届亚太地区脑卒中国际会议暨第八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 集萃
http://www.100md.com 2006年4月27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脑卒中的二级预防策略

    2006年3月24-26日,在上海召开了由亚太地区卒中学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全国脑血管病学组和复旦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等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亚太地区脑卒中国际会议暨第八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教授Louis Caplan在全体大会的讲座上,再次强调了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和预防策略中个体化原则的重要性,并客观评价了寻证医学的临床价值。

    他指出,寻证医学是通过随机双盲等手段对大量患者进行研究后、经统计学处理得出的结论,是一种一般性的结论。

    但是,当医生面对病床上的患者时,不能将寻证医学当作“菜谱”取代医生的临床思维,并指导临床的全部治疗。因为寻证医学的结论提供的是一个事实,对不同的患者提供的是同一种治疗方式或药物,只能解决临床中的少数问题。我们所面对的病床上的患者,一般都同时存在很多特殊的情况,而且是非常个体化的,医生的任务更多的是解决不同患者的复杂问题。
, http://www.100md.com
    Caplan教授对脑卒中的预防从50年开始进行了系统回顾。在50年代至60年代,脑卒中的预防用药有阿司匹林、为数不多的抗高血压药、华法林和颈内动脉内膜剥离术或搭桥手术。90年代后,出现了大量有效的抗高血压药物、大量有效的降糖药物、新型的抗血小板药物、血管成型手术和支架、较好的抗凝药物和抗血栓药物。80年代后,影像学有了很大的进展,为脑卒中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更多的客观手段。

    在脑卒中的一级预防方面,应重视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如血压、血糖、血脂、血细胞比积、腰围、体重和激素水平等以及一些疾病,如颈内动脉狭窄、房颤和主动脉硬化等。

    其次是生活习惯和行为的改变,如吸烟、酗酒、饮食、运动及毒品和滥用药等,还可监测一些危险因素的生物学标志物,如高敏C反应蛋白、高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和白细胞等。特别强调的是,控制危险因素应从年轻人开始。

    他还系统地回顾和介绍了一些脑卒中一级预防方面的临床研究,如PROGRESS(Perindopril Protection Against Recurrent Stroke Study)、HOPE(Heart Ourcomes Prevention Evaluation Study)和HPS(Heart Protection Study)。
, 百拇医药
    二级预防应针对血栓性卒中的血管病理机制进行,如小血管病、大血管狭窄和闭塞、血液成分和凝血机制异常等。对于混有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的白血栓治疗,应选用阿司匹林、噻氯吡啶、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与潘生丁的复合制剂和西洛他唑(cilostazole)等。对于红血栓的治疗,选用普通肝素、低分子量肝素、双香豆素和阿加曲班等。

    脑卒中二级预防的临床研究包括ESPS-2(European Stroke Prevention Study)、WARSS(Warfarin-Aspirin for Recurrent Stroke Study)等。

    最后,脑卒中的评价对研究者最重要的包括详细的病史、全身情况特别是心脏和血管的检查以及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

    急性脑缺血的影像学检查主要是:CT灌注和CT血管成像(CTA)、磁共振弥散和灌注成像(DWI和PWI)以及经颅多普勒(TCD)超声检查等。
, 百拇医药
    尽管对某些病例目前尚无特效治疗,但明确诊断和选择个体化的预防方案仍然非常重要。

    (北京协和医院 崔丽英 整理)

    颅内动脉狭窄的处理

    在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研究中,颅内动脉狭窄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本次会议上,来自韩国汉城Ulsan大学Asan医学中心的Jong S. Kim教授介绍了颅内动脉狭窄的处理。

    Kim教授指出,在西方国家颅内动脉狭窄占脑血管病的8%~10%,亚洲、西班牙裔和非洲黑人的发生率高于白色人种,颅内动脉狭窄与颅外动脉狭窄的比例为7∶3,腔隙性脑梗塞可能是颅内动脉狭窄导致深穿支闭塞的结果。

    关于颅内动脉狭窄的处理,原则上是采用控制危险因素、药物治疗、血管成型术或支架置入以及外科手术治疗等措施。
, 百拇医药
    在药物治疗方面,他列举了多个临床实验研究的结果,如WASID、TASS、CAPRIE和TOSS等。抗凝药物华法林与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的比较研究显示,

    “危重病急救与急救技术学习班”通知

    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主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危重病急救与急救技术学习班”将在2006年6月1日举办。由国内知名危重病医学专家楼滨城、樊寻梅、王辰、王佩燕和李春盛等教授授课。

    时间:2006年6月1-12日,地点:北京京东宾馆。授予学分24分(国家Ⅰ类)。学习费用950元(含学习资料费),食宿费自理。

    详情请来电咨询,参加者请将个人信息及联系方式在5月20日前寄回或E-mail,以便安排食宿。

    联系地址: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北京市朝阳区白家庄8号,100020)
, 百拇医药
    联系人:何新华(13910609272)、刘颖青(010-85231521、13701212104),电子信箱:xhhe2000@yahoo.com.cn。

    两者在减少动脉狭窄和卒中的发生方面均有效,但前者出血发生率较高。

    在颅内动脉狭窄诊断的客观依据方面,强调了颈颅多普勒超声(TCD)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的价值。MRA可将血管狭窄分为5级(正常、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和血管闭塞)。血管狭窄50%以上(中度狭窄)和伴有反复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小卒中是血管成型手术和支架置入的适应证。在脑血管病的预防方面,应重视颅内动脉的处理。(北京协和医院 崔丽英 整理)

    脑出血外科治疗和微创穿刺术的评价

    来自美国芝加哥大学从事卒中研究的Lewis Morgenstern医生的报告题目为“脑出血不能放弃外科治疗”。在报告中,他强调了外科治疗的时间窗以及时间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大于12小时为晚期手术,效果较差;4小时以内为超早期手术,容易引起再出血;4~12小时是手术获益的最好时机。
, 百拇医药
    但外科治疗对死亡率和致残的影响一直有争议,一项研究显示,早期外科治疗(468例)与内科保守治疗(497例)在死亡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是,Morgenstern医生强调外科治疗的优势在于可以清除血凝块,还可以局部导管应用溶栓药物,局部采用低温和其他神经保护性措施。

    在脑出血微创穿刺术治疗方面,全国脑血管防治办公室主任王文志介绍了脑出血微穿刺术与内科保守治疗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该研究评价两种方法对治疗基底节区(25~40 ml)血肿的疗效和安全性。参加单位为二级以上医院,均具备CT检查或MRI检查设备。

    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共377例,微创组195例,对照组182例。评价指标为治疗前后卒中神经系统功能缺失程度量表(SSS量表)、改良Rankin量表和Barthel指数以及3个月和住院期间的病死率。

    结果显示,住院期间微创组死亡率5.6%,对照组为7.7%,3个月的死亡率分别为6.7%和8.8%,两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

    微创组3月时改良Rankin量表和Barthel指数评分优于对照组,而两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没有显著差异。

    研究证实,微创穿刺技术是一种比较安全,而且操作简单,更适用于基层医院治疗脑出血的方法。

    (北京协和医院 崔丽英 整理),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