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91009
全科医生,你在社区还好吗?
http://www.100md.com 2006年5月8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51期(总第2305期 2006.05.08)
     辛苦培养四五年的专业全科医生无用武之地,不得已转为专科医生;培养他们的学校也被迫停办这个专业;而急需人才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却不敢要也要不到专业全科医生。这就是目前全科医生供求关系凸显的三大怪现状。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紧缺全科医生”的呼声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急切。

    现实情况也正是如此,卫生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孟群在不久前召开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学术会议上指出,按照国际标准,每名全科医生可服务2000~3000人。按最低标准计算,我国5亿城市人口至少需要16万余名全科医生,但目前我国的全科医生不足4000人,只能满足2.5%的城市人口卫生服务需求,很多中小型城市几乎还没有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全科医生。

    三大怪现状凸显供求瓶颈

    怪状之一:

    浙江首批专业全科医生80%转行为专科医生
, 百拇医药
    2004年11月,经过4年的精心培养,浙江省首批30名全科医生从浙江大学医学院毕业,被分配到省内20家医院和4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但是到目前为止,这支队伍中只剩下5名医生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大医院的全科门诊做专业全科医生。

    据浙江省卫生厅科教处有关负责人介绍,2000年,该省开展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当时共有43名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医生被推荐到浙大医学院,接受为期4年的全科医学教育。为此,浙江省卫生厅还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并为每位学生拨出5000元培训经费。

    据记者了解,在4年培训教育期间,除有13人中途退出外,其余30名学生圆满完成学业,其中,有25人被分配到医院。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原本满怀信心和希望的全科医生一毕业就遇到了重重困难。其中,绝大部分学生处于“学无所用”的困窘之中。除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等个别医院,浙江省内其余医院都未开设全科门诊,因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被分配到内、外科或急诊科,从事与所学专业并不完全吻合的工作。
, 百拇医药
    另据了解,浙江省卫生厅曾下文要求有条件的综合性医院开设全科门诊,但很少有医院执行。以至当初准备将这首批毕业生安排到大医院全科门诊的愿望落空。最后,只有5人通过艰难的寻找,终于在当地的一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尽管能学有所用,但他们在心理上还是背负着很大的压力。

    一位现在杭州某大医院做骨科医生的全科医学毕业生懊恼地告诉记者,在他的同学和同事中,几乎没人愿意做全科医生,大家都认为全科医生就像“万金油”,没专长。许多患者由于不了解,也不愿意找全科医生看病,转行做专科医生也是无奈之举。

    怪状之二:

    医科大学全科医学系停止招生

    小于目前是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妇幼保健院一名儿科医生。作为安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系的第一届毕业生,他选择在一家县级妇幼保健院工作。令他和其余59名同学没有想到的是,学校的全科医学系从2005年开始停止招生了,也就是说只招了6届,才毕业两届的全科医学专业在这所医科大学里就这样没了。
, http://www.100md.com
    小于在吃惊的同时又非常清醒地告诉记者:“其实这也在意料之中,只是没想到会发生得这么突然。”小于说这句话是有其理由的:与浙江大学医学院培养的全科医生一样,在小于这批共60名全科医学毕业生中,真正选择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只有两三个,而且都是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剩下的最终都做了专科医生,而且有一半以上都像小于一样进了县、市级的中小型医院,毕竟和临床医学系毕业的学生一起竞争,他们根本就不具备优势。

    首批全科医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出乎学校管理者的意料,因为当初开设这个专业并将其纳入公共卫生学院的目的就是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为社区医疗机构培养专业的全科医生。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毕业以后愿意去社区医疗机构的人寥寥无几。据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担任过2000级全科医学辅导员的李伟斌老师介绍,2004年,他所带的第二届全科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形和第一届差不多,尽管当年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学校也专门给他们做过多次就业动员大会,但情况还是没什么改变。

    这也意味着,安徽医科大学希望培养专业全科医生的愿望也同样被现实打破,无奈之下,学校决定从2005年开始停止招生。与此同时,已经入校的剩余四届学生还需要继续接受全科医学教育,只是,这些还没有毕业或即将毕业的学生因为专业的停办,一下子陷入了慌乱当中。他们不知道为什么学校要把这个新开的专业停掉,也不知道自己毕业以后到底去哪里工作。
, 百拇医药
    怪状之三: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几年没进大学生

    与国家卫生主管部门 “全科医生紧缺”的呼声对应的是,记者听到了很多城市社区医疗机构负责人的叫苦声,“几年都没有进人,更别说全科医生”。

    广州市天河区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负责人李主任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尽管我们中心的硬件不差,而且收入也不错,但是这对医学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没什么吸引力。随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承担职能的增加,我们的人手也越来越不够,虽然多次去人才市场招人,但都未能招进一个大学生,最后只好选择了一些从内地过来的低学历、低年资的医生以充实技术力量。”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位负责人则称:“长期以来,我们能够招到的大多数只是大中专毕业生,或者是原先在医院做专科医生的,一旦真正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他们工作起来并不是那么得心应手,而且患者也不愿意让儿科医生来看妇科病,因而尽管多年来社区中心急需人才,但基本上很少能招聘到合适的,更别说经过系统学习的全科医生了。”
, 百拇医药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有些社区中心并非真的想要人,即使是大学培养出来的全科医生,因为他们也有自己的顾虑。贵州省遵义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位负责人说:“大家都知道,国家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投入少,中心硬件设施落后,人员技术整体水平偏低,以至于老百姓对其的信任度也不高,门诊量更是少之又少,没有门诊量也就没有收入,如果再招几个大学生进来,他们的薪资水平怎么定?继续教育怎么进行?评聘职称又很难。坦白地说,这些客观原因不仅让全科医学专业的学生们望而却步,也同样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忐忑不安。”

    培养全科医生难在哪里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第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陈华强医生认为:“当前的全科医生资格认证实在太难了,国家应该降低现有社区医生转为全科医生的门槛。”陈华强的理由是:一般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学历偏低、临床经验少、技术水平低,但是他们要获得全科医生资格的途径却与正规大学本科毕业的全科医学专业的医生一样,这明显不公平,这也是为什么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和培训不断,可真正获得全科医生资格的人很少的原因。这个看法也得到了很多社区医生的认同。
, http://www.100md.com
    科班出身的全科医生则认为,社区医疗机构应该开出吸引专业全科医生的条件,并能留住他们才是关键。安徽医科大学2002级全科医学系的王敏(化名)告诉记者:“现在就业形势紧张,我们也应该面对现实,考虑去社区医疗机构工作,但是如果得到的待遇无法体现我们的价值,我想不管是谁都会心有不甘,毕竟我们经过了5年的专业学习。”

    王敏还特别提到:“我们还很关心社区医疗机构到底能为我们提供什么样的平台,很多社区医疗机构的日门诊量不过10多人次,我们的专业技能又该如何提升,我们又能有怎样的实践机会,而且现在连全科医生的职称问题都没有解决。”

    有业内专家提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的职能不会改变,由于需求的缺口太大,正在培养的全科医学专业人才的供给显然无法满足需要,如何突破现在的人才供求瓶颈已经成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否有效承担起“六位一体”服务职能的关键所在。

    那么,培养全科医生到底难在哪里呢?
, http://www.100md.com
    有人将目前人才瓶颈的窘境归结为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机制有问题。卫生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孟群并没有否认这一点,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承认:“尽管目前有20多所医学院校设有全科医学教研室,但是全科医学教育面临的挑战还很多,主要有:对全科医学教育认识不足和重视不够,全科医学教育和社区人才培养经费严重缺乏,部分地区没有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专项经费;配套的政策没有完善;培训进展缓慢,规范化培训推广困难重重,在校本科生及专科生的全科医学教育滞后;师资严重缺乏,培训工作不规范,培训基地和教材建设亟待加强。”

    武汉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卫生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所长王保真认为,全科医生是健康的“守门员”,如果不能很好地发展,医疗市场就会处于少数医院“超载”、多数医院资源闲置的不均衡状态。因此,政府有必要加强引导,以优惠政策来推动全科医生的培养。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三终端周刊第19期, http://www.100md.com(汪言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