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学校卫生》 > 2006年第3期
编号:10972462
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的主要内容
http://www.100md.com 《中国学校卫生》 2006年第3期
精神卫生,,精神卫生;卫生教育;学生保健服务,1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的特点,2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工作的意义和目标,34儿童青少年常见心理卫生问题
     【关键词】精神卫生;卫生教育;学生保健服务

    “心理卫生”和“精神卫生”英文均为“mental health”,可互相通用。但有学者认为,“心理卫生”是以维护和促进人的心理健康为主,“精神卫生”则侧重于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和康复。心理卫生与健康和疾病的相互关系,不仅为现代医学、流行病学及实验生物学的大量事实从各方面所证实,也早已为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七情致病”4个字所高度概括。“喜、怒、优、思、悲、惊、恐”这些心理活动过度强烈和持久,会影响脏腑气血功能而致病。

    心理卫生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前者着重于预防精神疾病并促进其康复;后者则以促进人的心理健全状态,发挥更大的心理效能为目标。心理卫生可从个体和群体角度进行研究,前者主要研究人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发展趋势、心理卫生问题及干预措施;后者侧重从不同群体生活环境、生活特点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着手,研究不同群体的心理特点及心理卫生问题和干预措施。

    1 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的特点

    儿童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遵循着从量变到质变、矛盾统一的规律,有着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特点。人从出生到有能力的独立社会成员,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不同。

    儿童青少年在身心发育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他们的生活、教育和社会环境也不尽相同,但从整体来讲,是按照一般规律发展的。 必须遵循儿童青少年生理心理年龄特征,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针对性地逐渐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超越其年龄阶段的教育,会使他们对教育内容和方式不适应,产生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落后于年龄阶段的教育和过度保护,则会限制他们的正常潜能发展,久而久之可能会形成一些不健康的个性特征。

    2 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工作的意义和目标

    儿童青少年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年后心理健康的基础。特别是在身心发育迅速的青春期,对青少年进行适时、适度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帮助他们认识自我,不断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提高心理素质,还可以预防吸烟、酗酒、少女怀孕、离家出走、自杀、暴力、违法犯罪等一系列行为问题,同时也有利于维护社会治安。因此,加强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工作的研究与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为使儿童青少年获得健康的心理,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制定工作目标,采取各种适宜的技术和卫生措施,系统的进行干预和教育。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的目标是:(1)运用医学、心理学、教育学、行为科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根据儿童少年年龄特点和身心发育水平,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和训练,培养其健康的心态、健全的人格、适宜的情绪、较好的适应环境和改善环境的能力;(2)早期发现、矫治儿童的各种心理卫生问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538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