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医理纵横
编号:10975140
也议六经名实
http://www.100md.com 2006年5月1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536期
     万兰清 深圳市人民医院

    读冯世纶先生发表于2006年4月28日《中国中医药报》第5版的文章《六经名实议》后,获益非浅。如对六经名的溯源,从中国古代的“道”这一宇宙万事万物生成变化之源,引出《内经》天人相应理论,再以《周易·系辞》的“三才(天、地、人)之道”落实“三阴三阳”为“人之道”,从而追溯到了六经的源头。这是完全正确的。其实,整个中医理论的源头何尝不在于此。其后,冯先生对《伤寒论》和《内经》的六经含义之不同,从概念、传变和治则三个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从而得出“不能用《内经》的六经、脏腑经络来解释《伤寒论》的六经”的结论。对此,我也想要议一议。

    首先也从六经概念谈起。冯先生认为,《内经》六经是指脏腑经络,而《伤寒论》六经是八纲概念。并举六经病提纲条文为例,说明伤寒六经虽有三阴三阳之名,却“不同于”手足三阴三阳经所属脏腑。两相比较,认为“《内经》的六经是内含十二脏腑经络,从病位讲,是代表十二个病位。《伤寒论》的六经是六个证候提纲,从病位讲是代表三个(表、里、半表半里)病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04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