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91714
乡村中医处方亟待规范
http://www.100md.com 2006年5月29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60期(总第2314期 2006.05.29)
     因为工作的关系,笔者最近到一家乡药店进行采访。那天下雨,顾客少,药店王经理和笔者拉开了“话匣子”,聊起了农村药店的种种酸甜苦辣。王经理感慨,基层中医处方的质量问题多多:

    处方规格,内容项目不一 没有统一的专用中医处方,大多数医生就以西医处方代用,个别医生甚至用白纸或废弃纸片开方。

    前记项目填写不全或书写含糊 不少处方漏写姓名、性别,或以职代名,更有在姓名栏填上“老X”、“X小儿”、“X氏”等的做法。

    药名与《中国药典》不符 一是含糊不清,如处方上常见有车前、茱萸等药名,这导致抓药人分不清是车前草还是车前子,是山茱萸还是吴茱萸;二是随意省略或使用“简化”字,如将巴戟天、枸杞子、酸枣仁写成巴戟、枸杞、枣仁,而把蒲公英、薄荷、山楂写成卜公英、卜荷、山查等。

    自我“创新”一名多药 个别处方上出现龙牡(龙骨、牡蛎)、二活(独活、羌活)等类似写法或不写药名只写自编代号(方剂中1~3味用代号)的做法。

    脚注不明或无脚注 对某些需临时炮制和有特殊煎法要求的药不重视。如“捣碎”、“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冲服”等未加以注明。

    单味药超量现象较普遍:部分医生的处方中常出现单味药超出《中国药典》规定剂量,而且个别还是毒性较强的药物,但未见医生在超量药物名旁签字。

    单味药生、制不分 如山楂有炒山楂、焦山楂,麦芽有炒麦芽、焦麦芽,处方中常见的做法是一律开成山楂、麦芽。

    无服用方法或表述笼统 如有些处方仅写明“每日1剂,水煎外用”,但看不出服用时间、外用部位、方法等。

    此外,还有部分处方字迹潦草,辨认不清,涂改不签字或只签姓。

    中医处方规范与否,不仅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也是衡量医生的业务技术和工作责任心的依据。笔者希望乡村医生们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以方便药店抓药、也利于乡亲们用药。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三终端周刊第22期, 百拇医药(宁焕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