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河北中医》 > 2006年第2期
编号:10978728
论《伤寒论》“厥阴”的两个不同系统
http://www.100md.com 《河北中医》 2006年第2期
厥阴病,,《伤寒论》;厥阴病,1厥阴之脏腑经络系统,2厥阴之阴阳学说系统,3两个厥阴系统的关系,参考文献
     【关键词】《伤寒论》;厥阴病

    厥阴病篇是《伤寒论》中争议最多的一篇,自陆渊雷[1]提出“伤寒厥阴竟是千古疑案”,认为“是杂凑成篇”,做了“少阴、太阴之外更无厥阴”的推论以来,不少医家赞同此说。近人更从版本学角度考据,提出厥阴病篇仅有4条,“厥利呕哕”应单独成篇,并曰“对厥阴篇与厥利呕哕篇来说,合之则两伤,分开则两利”[2]。总之,历经百年学术界对《伤寒论》厥阴病篇内容更多仍持怀疑态度。我们纵观厥阴病篇数十条文及其相关文献,认为厥阴病篇并非“杂乱无章,拼凑而成”,乃因“厥阴”含义的不同,其内容也分属不同的系统,实仍有迹可循。现将我们的浅见论述如下。

    1 厥阴之脏腑经络系统

    众所周知,厥阴包括足厥阴肝、手厥阴心包,但从《伤寒论》固有内容来看,厥阴病篇主要论述足厥阴肝经的相关病证。肝主风木,内寄相火,木火上炎,则多表现为肝胃气逆的上热证,同时肝邪乘脾,又多伴见脾阳虚弱的下寒证。另肝为刚脏,藏血,体阴而用阳,性喜条达,功主疏泄,其疏泄之功主要体现在对气机运转、脾胃运化以及情志调节等方面。若厥阴肝疏泄功能失常,势必影响脾胃,因而又多见下利、呕哕诸证。诸如肝邪乘犯脾胃之上热下寒证、肝热下注之热利证、肝寒犯胃之呕哕证、肝血不足之寒凝经脉证等相关内容占到厥阴病篇近1/2。另外,某些条文虽不属厥阴肝病,但却是与厥阴肝病主证连类而及,颇有鉴别意义。

    《伤寒论》厥阴病篇中326条、338条、359条、357条主论上热下寒证,出方3张,即乌梅丸、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及麻黄升麻汤。历代较多学者认为此三方都是厥阴病上热下寒证的主方,其实不然。厥阴病之上热下寒证只有326、338两条,主论肝木乘土之胃热脾寒证,治以缓肝清胃温脾之乌梅丸。359条“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病机为胃热兼脾虚寒,357条“麻黄升麻汤证”病机为正伤邪陷,肺热脾寒,二者虽均有上热下寒的共性,但从病证以及方义的角度分析可知,它们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厥阴病,只是与肝木乘土之上热下寒证连类而及,意在突出鉴别证。

    下利呕哕证也是历代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之一,许多医家均认为,“下利、呕哕”乃“叔和因其有厥逆而附”(王履《医学溯洄集·张仲景伤寒立法考》),应单独成篇。其实下利呕哕证看似虽与厥阴肝病无直接关系,但肝木之邪,最易侵犯脾土,因此肝病也多伴见下利呕哕之证,究其病机,实为肝病所致,与单纯的脾胃病有着本质的差异。厥阴病之下利重点讨论厥阴热利的白头翁汤证,《伤寒论》中371条、373条指出厥阴热利以“下重”、“欲饮水”为其特点,治以清热燥湿、凉肝解毒的白头翁汤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79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