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腹腔镜外科杂志》 > 2006年第2期
编号:1097989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止血体会
http://www.100md.com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6年第2期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腹腔镜;止血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免不了遇上出血问题,本院开展LC4年多,现将术中止血体会报道如下。

    1 出血类型

    11 腹壁戳孔出血 一般位于第1戳孔或第2戳孔,尤其是在使用三棱套管锥同时旋转穿刺时,容易造成腹壁肌肉血管的损伤,引起出血,另外第2穿刺孔通过镰状韧带容易造成出血。

    1.2 肝蒂部血管损伤出血

    1.2.1 Calot三角区严重粘连,脂肪堆积,组织充血水肿等,导致局部解剖层次结构不清,误分、误切血管所至。

    1.2.2 胆囊动脉及其分支走行位置变异,只处理其中的一支,而遗漏其他重要分支,造成电切后继发性出血。或者胆囊动脉分离时过度“骨骼化”,因血管周围组织少,钛夹钳夹不牢固,或实施钛夹有误,闭合不全,脱落等引起出血。或者是对胆囊动脉辨认不清,误认为是纤维带将其切断引起出血。

    1.3 视野外损伤血管出血 主要是术者在用气腹针或穿刺锥穿入腹腔时,用力过猛,损伤腹膜后血管造成出血,其特点是出血量大,速度快,术中很快发生出血性休克,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另外助手操作盲目粗暴,损伤肠系膜,网膜等血管引起出血。

    2 止血方法及预防措施

    2.1 腹壁戳孔出血 术中发现戳孔出血,一般不是很严重,可用电凝止血,或术毕行全层缝合而达到止血的目的。用三棱套管锥穿刺时,尽可能不要旋转穿刺,而应用一定的力度直接刺入,这样可避免损伤腹壁肌肉或血管,减少出血。另外在进行第2穿刺孔时,尽可能稍偏右侧以免损伤镰状韧带而发生出血。

    2.2 肝蒂部血管损伤出血 术中无论什么原因造成胆囊动脉或其他血管出血,首先术者和第一助手一定要沉着冷静,密切配合,查明原因,看准出血点,用压迫、钳夹的方法一般都能止血。对血管回缩,无法钳夹,不可勉强止血,更不能盲目钳夹、电凝止血,而应果断中转开腹止血。如术中损伤肝右动脉,肝固有动脉等,可利用腹腔镜器械夹住胆囊,压迫出血部位,迅速移去其他器械,选择最简便,最迅速的方法和途径进腹,术者用手指压迫止血,助手显露手术野,器械护士点清器械,并迅速给患者静脉输入全血或血浆代用品,密切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果血压尚稳定,术者慢慢松开压迫,确认出血部位并辩清周围关系,采取修补止血等相应措施。如果Calot三角粘连严重或脂肪堆积严重,解剖层次不清,不能确认胆囊壶腹者均是中转开腹的指征,在术中分离过程中,应做精细解剖、分离,而不应该粗糙大块解剖、分离,这样可避免造成损伤出血。

    2.3 视野外血管损伤出血 LC术中第1针和第1锥是在视野外进行盲穿,穿刺过程中应轻柔操作,有突破感后,不能继续向深部穿刺。另外穿刺时一定要平稳,不能左右来回摆动。其他穿刺均应在视野下进行操作。尤其是LC开展初期,助手更应如此。其次,切口要大于套管直径,可避免穿刺困难、用力过猛的现象。

     3 讨论

    随着LC不断开展,技术不断成熟,术中出血主要多见于肝蒂的出血,尤其是动脉的变异。腹腔镜见到的明显动脉异常区可分为两型,即低位或后位胆囊动脉,以及伴有弯曲或隆起的右肝动脉。胆囊动脉多来源于右肝动脉,大约80%的动脉源发于Calot三角内,约75%的胆囊动脉是单根的,称“前位”胆囊动脉,穿过Calot三角后,分为浅深两支。浅支沿左侧胆囊的腹膜表面走行,深支供应胆囊的附着面,于胆囊窝的小血管吻合。若胆囊动脉源于肠系膜上动脉或胃十二指肠动脉,即上升至胆囊,称低位或后位胆囊动脉,发展成胆囊蒂时,则为第1个遇到的结构,称胆囊管和胆囊动脉的移位,这是在腹腔镜所见的恰当描述。25%病例胆囊动脉浅深支起自不同来源,成为双胆囊动脉,应予分别结扎,在这种情况下,首先遇到的是后胆囊动脉,位于胆囊管下方,而前胆囊动脉,位于正常位置。6%~16%患者的右肝动脉与胆囊管紧密平行,经常形成明显冗长屈曲和突起的右肝动脉。这种右肝动脉十分靠近胆囊管和胆囊,有许多供应胆囊的小支,而不是单一胆囊动脉。老年人这种异常更为常见。如经腹腔镜见到一条罕有的大胆囊动脉,提示有这种异常的可能。所以掌握这些血管的解剖知识,就可避免LC术中发生较大的出血。

    (甘肃临夏解放军第七医院,甘肃 临夏,731100), 百拇医药(鲜耀国,刘飞飞,权王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