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 2006年第3期
编号:10979773
由我国首例脑死亡案例分析国内脑死亡的发展状况
http://www.100md.com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
脑死亡,,脑死亡,中国,案例,发展状况,1脑死亡的产生和发展,2脑死亡的意义及原则,3由我国首例脑死亡案例看我国脑死亡的发展问题,4加快我国脑死亡进
     【摘要】 通过回顾脑死亡的形成和发展,了解脑死亡的判定原则和意义,分析我国首例公开宣布的脑死亡案例来明晰国内当前脑死亡的发展状况,寻求解决的途径,从而为脑死亡观点最大限度地服务于社会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脑死亡 中国 案例 发展状况

    “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莎士比亚的这个问题千百年来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脑死亡理念正是这个问题的典型体现。时代发展,首先表现是思想的发展。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医疗技术的提高也是日新月异。其必然要求医疗理念的发展。脑死亡理念的产生正是人类进步的一个必然产物。

     1 脑死亡的产生和发展

    一个多世纪以前,人们一直把心肺功能的完全停止作为死亡判定的金标准。但是,随着医疗技术和医学理论的发展,这个观念不断受到挑战。1919年,德国护士安娜·布朗在心跳、呼吸“消失”14小时之后“起死回生”;1967年,南非医生巴纳德进行首例心脏移植手术[1];而 Oskar Langendorff[2]早在100多年前就发现离体的动物心脏可以维持长时间的心跳[3]。这些事例说明传统的死亡标准已不可靠,对死亡判定的科学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脑死亡理念应运而生。脑死亡即是指以人脑功能的不可逆丧失作为死亡判定标准。现代医学的实践证明了:体温降到5~6℃、心跳和呼吸完全停止若干小时的人经过复温,一切生命活动完全恢复是可能的。呼吸机、体外循环技术的发展更是令呼吸、心跳完全停止的患者得以继续生存,而现代医学心脏、肝脏、肾脏等移植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对死亡的判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02年,Cushing关于颅内压增高的实验性研究和临床报告中首次提出脑死亡的观念;1968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给“脑死亡”命名 [4],标志脑死亡的理论体系的建立。现在,脑死亡已经在医学界普遍得到公认,而且许多国家为之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标准,获得法律认可。目前,联合国一百八十九个成员国中已有八十个承认脑死亡的标准。脑死亡的判定走了漫长的道路。我国也在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上通过专家审定了我国《脑死亡判定技术规范》规定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044 字符